画骨凝风韵,传神笔底生。丹青载道义,墨彩述人情。8月24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写心载道·周顺恺艺术研究文献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
在现场,本土著名书画家周顺恺过去50余年间创作的中国画、版画、书法以及文献等200余件作品齐聚一堂。这些作品中既有周顺恺关注重大题材的主题性创作,观众们同时也能看到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的命运的人物画力作。
《神女峰晨曦之二》 70x137cm 中国画 2012年
周顺恺1950年出生于重庆,系重庆画院一级美术师。他历任重庆画院院长、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中国画学会会长等职。现为重庆画院名誉院长、重庆市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民族杰出美术家”称号。
此前,周顺恺的作品已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机构收藏。作品入编《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史册《改革开放·中国美术30年》,代表作有中国画《最后的嘱托》《巴金》《告别三峡》《东渡黄河》等。
《杜甫》(中国画)190 x 176 cm 2007年
在展览开幕式上,周顺恺感慨地表示,自己曾经是一个军旅画家,现在是专门从事美术研究的画院画家,从艺已经超过50年。“我希望用自己作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重庆故事,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时代审美,以不辱文化使命,不辱画院专职画家的身份。”
走进展厅,上游新闻记者看到一件件笔墨丹青不仅勾勒出了周顺恺的艺术生涯,同时更能看出时代、社会不断变化下生动鲜活、个性典型的人物形象。
《警铃响了》 51x84.5cm 中国画 1980年
作为曾经的军旅画家,周顺恺生深入海岛,登上军舰写生采风,完成了大量创作。在本次展览中,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画《警铃响了》、版画《迎着风浪》(《风口浪尖》)等定格海军官兵英姿勃发的创作。
“作为曾经的海军美术创作员,我背着画夹画过军港码头、军舰、潜艇、机场,画过黎寨、渔村、边防雷达哨所,北至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南到西沙群岛。”周顺恺说,自己笔下的“当兵的人”参加过西沙海战,参加过抗洪救灾,参加过深潜作业。“可以说,是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和前辈军事画家培养了我。”
与此同时,展览中也有周顺恺转业后进入重庆画院创作的主题画、历史画、肖像画、少数民族风情画以及山水、花鸟、书法作品。如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由关山月先生推荐获“关山月中国画创作奖”的《最后的嘱托》;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获第二届中国画人物画展优秀奖的《巴金》;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告别三峡》;入选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际艺术展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东渡黄河》;辑入《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的《童叟图》等。
《告别三峡》 226x192cm 中国画 2014年
此外,丹青绘就重庆的雄奇山水,尤其是渝中半岛也是周顺恺艺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通远门、罗汉寺,到湖广会馆、红岩村等等山城地标都在他的画笔下跃然纸上。三峡移民对故土的眷恋、2022年重庆山火发生时勇敢逆行的摩托骑手的坚韧不屈等等典型人物的生动鲜活,也都被周顺恺用画笔记录、还原了出来,令人印象深刻。
“周顺恺是以中国绘画的笔墨来表现中国人,中国当下的时代,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有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的理想、意识和精神的鲜明脉络。”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表示,周顺恺是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不是简单的笔墨的游戏,而是在认识人,理解人,深入刻画人的基础上,真诚呈现作品中的人。”
《重庆骑手》 222x197cm 纸本设色 2024年
在冯远看来,在周顺恺的作品中,大家不仅能够看到他的意境创造,在技术处理上的“周氏”风格,同时,也能看到他十分关注作品中的丰富内涵和精神高度。“这是因为他的题材丰富,人物形象丰富,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
据介绍,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9月14日。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重庆美术馆免费参观。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实习生 张凯盈 重庆美术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