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图 周鹏飞的书法
文 | 叶晓勇
艺术之芽的萌发,有时竟始于“废弃”的偶然。初见周鹏飞,那幅被主人遗落纸篓的大写意画作,却如惊雷乍现:雄浑山石间兰草竹影蕴藏深情,一只将欲腾飞的雄鹰凝睇山岩,目光如诉。一句下意识的“太好了”,竟如钥匙打开共鸣之门——他郑重落款钤印,一幅本被丢弃的“废稿”瞬间蜕变为精品。从此,我竟成了他艺术废墟的“拾荒者”,亦步亦趋,见证无数被弃置的灵光在他指间重获生命,化为璀璨。
图 周鹏飞的书法
与周鹏飞相伴而行,筹备展览的旅程,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传奇。2012年北京国粹苑那场《梅花香自苦寒来》卡纸小展,开幕前夜竟仍空无一画!灯火通明的工作室内,他面对如山白纸,只轻描淡写一句:“今晚我来画,你帮我。”焦虑尚在心头翻涌,他执笔落墨的刹那,却似江河开闸——形态各异的梅花如被天地元气灌注,喷薄而出于笔端。十幅、二十幅、三十幅……直至八十六幅寒梅傲然绽放于晨曦之中。三小时布展完毕,十点准时开幕,那满室墨香与淋漓的生命力,令观者无不心折屏息。这惊险一夜,竟成为他艺术哲学最酣畅的注脚:所谓“煮乾坤”,正是以生命之火淬炼瞬间,将胸中丘壑熔铸于尺幅天地。
图 周鹏飞的书法
周鹏飞的艺术星空上,毛体书法是最耀眼的恒星。2019年,他被定为国家级非遗“毛体书法艺术”传承人,其作品早已超越形似之境:人民大会堂珍藏的巨幅《清平乐·六盘山》,笔走龙蛇间吞吐万里云烟;《沁园春·雪》长卷如黄河奔涌,墨浪中翻腾着“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浑气魄。学者评其“得毛体之魂而非其形”,那雷霆万钧的笔势,既是历史风云的凝练,更是将伟人书法升华为时代精神的创造性转化。观其毛体书法,如见天地浩气奔流纸上。那雄浑磅礴的线条,早已超脱形式藩篱,笔势如惊雷行空,墨痕似江海奔涌,吞吐着一个时代的风雷激荡与挥斥方遒的磅礴精神。周鹏飞落笔,便是以笔墨为炉鼎,将历史风云与个人肝胆一同熔铸其中。
图 周鹏飞的书法
若说毛体书法是周鹏飞的艺术根基,巨幅创作则是他煮透乾坤的视觉宣言。2017年创作的《江山多娇》十米长卷,以泼墨泼彩重构山河,在青绿与金碧的交响中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更令人震撼的是《黄河颂》的诞生历程:为创作这幅承载民族精神的巨制,他沿黄河徒步写生三个月,最终在百米宣纸上泼洒出中华民族的血脉图腾。
图 周鹏飞的书法
此作不仅斩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展览时观众留言簿写满十二册——当人们立于画前,仿佛听见黄河咆哮穿越纸背。他笔下的大写意世界,则全然是“煮”出的生命奇观。山石峥嵘,兰竹含情,雄鹰凝睇……万物在纸上呼吸、涌动,皆因其胸中自有丘壑奔突、深情激荡。废稿篓中重获新生的,何止是纸上的墨痕?那是被唤醒的磅礴生机,是艺术家对天地万物的深情凝视与内在宇宙的磅礴投射。
图 周鹏飞的书法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身份的多元交响:他是挥毫泼墨的艺术家,亦是格律铿锵的诗人;是目光如炬的收藏鉴赏家,亦曾是肩担道义的军人。这多重身份如百川汇海,共同滋养了他“愤世嫉俗”的文人风骨与赤子情怀。其诗文中对世相的洞察与叩问,对美好的执着与守护,正是他艺术疆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坐标——唯有扎根于深广的生命体验,艺术之树方能枝繁叶茂,接通乾坤之气。
周鹏飞的艺术宇宙染指多重疆域:
诗心剑魄:出版《鹏飞诗草》三卷,诗句“笔底风雷惊日月,胸中块垒铸昆仑”恰是其精神自画像。
鉴藏慧眼:耗时二十年编纂《中国历代书画鉴定纲要》,以惊人胆魄直指拍卖市场乱象。
薪火相传: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设立工作室,培养百余名军旅书画家。
图 周鹏飞的国画
周鹏飞的艺术人生,恰似一场永不落幕的“飞白”与“煮墨”。他以笔为剑,以墨为火,在“废”与“宝”的辩证中提炼真金,于“迫”与“逸”的交锋里淬炼永恒。那些被丢弃的、被紧急催生的作品,恰如他灵魂的飞白处——看似留痕无心,实则内蕴澎湃,以最淋漓的姿态“煮”出了天地浩气与生命深意。书页间藏着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界,画卷里正沸腾着宇宙的至味。周鹏飞的艺术,早已不拘于形,不囿于技,它是生命能量的熔炉——于废弃处唤醒惊雷,于无路时辟出通途,以一身赤诚在墨海中煮透人间沧桑,在笔锋上立定万古精神。
图 周鹏飞近照
审核:张佑军
编辑:林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