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无界,灵感共生!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回归展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威尼斯双年展创立于1895年,是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艺术盛会之一。它不仅是当代艺术的风向标,更是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走进展馆,满满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东方与西方在此对话。
本次展览学术顾问、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求是特聘教授吴飞向记者介绍,这次展览选用“集”这个字作为核心概念,有三层含义。第一个含义就是它的本意——收藏。可以在展览里看到许多“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作品。第二个含义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文人雅集”的概念,也代表着艺术和社群之间的关系。第三层含义是指“知识的聚集”,在这里展览引入了1927年阿比·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作为参照系,让每一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也制定了一个类似于记忆女神图集的东西。而这些图像有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中国的绘画作品以及来自世界各地、跨时间跨历史跨文化和地域的各种不同图像,由此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世界图像和当代创作形成联动。
那么什么是记忆女神图集呢?简而言之,它是瓦尔堡学派对于图像的研究,将不同的图像排列组合在一起,引发出人们共同的一个记忆或情感。譬如,把各种美食视频剪辑在一起,观众看后会流口水一样。因此在每个展品旁边,都会有一个展板,展板上的图像即是展品的注脚。
展出作品《宣纸塔》旁边的展板上贴有一系列中外塔的图像文档,供观众阅览,以补充对该展品的理解。
在众多展品中,一组工业时代风格的金属雕塑,散发着令人着迷的怀旧气息,很快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艺术家使用金属加工厂剩余的铜条铜片,焊接成敦煌壁画中飞天造型的人物。这些看似冰冷的金属片,在光线折射下绘制出流动的线条。传统与现代的边界在此模糊,东西方意象在此融合。
展览的作品形象各异,其中一组作品以麻绳为创作的主体。麻绳被摆成各种形状,规规矩矩地排列在墙上,有不少观众为此驻足。这些绳结实则代表着一个个笔画。艺术家用类似于”结绳记事“的方式,将”永字八法“笔画的不同形态展现出来。从结绳记事到永字八法再到文字书写,文字之于文明的意义在这件展品中,不言而喻。
此次回归展落地广东美术馆,不仅为广东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同时进一步丰富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生态。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
对艺术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走进这场艺术之旅,感受跨越千年的文化脉动,共同探寻“美美与共”的人类理想。
策划 | 郑华如 周乐瑞
统筹 | 郑紫薇
文字、主持 | 惠天骄
拍摄 | 潘俊华
剪辑 | 惠天骄、林润祺
封面 | 赵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