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宁波江北慈城美术馆内墨香与古韵交融,“中央美术学院慈城写生作品展览”在此启幕,近百幅记录古城肌理的写生作品集中亮相。
在紧邻美术馆的囍园场馆内“中央美术学院慈城囍园艺术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同步举行,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顶尖艺术学府与千年古县城的深度合作正式落地。仪式现场,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周岚教授表示:“慈城的文脉传承与非遗资源,为学院教学创作提供了丰厚养分。基地的建立不仅拓展了艺术实践课堂,更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未来将有更多央美师生走进慈城,以创作传承文脉,以作品展现时代新风。”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作为签约载体的囍园,是慈城活化利用古建的典范。这座以传统婚俗为主题的明清院落,既陈列“十里红妆”民俗文物,又通过定期举办中式婚礼展演、非遗手作体验等活动,活态展示了江南的婚俗文化。囍园主理人应华飞介绍道:“通过与当地政府和各大高校的合作,目前已有包括中央美术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泉州工程学院乌克兰艺术学院等7所高校在此设立实践基地,让这些古建筑成为艺术创作的孵化器。”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一个月,其中的作品均源自今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40余名学生的慈城写生之旅。十天左右时间里,他们穿梭于慈城的巷陌田野,或漫步在孔庙红墙黛瓦间,行走在周仰山宅的深幽院落,捕捉古建与光影的温柔对话;或静坐于慈湖岸边,勾勒水波与树影的缠绵姿态;亦在半浦村的农耕旧韵里、在民权路的老字号间停留,将学院派笔触化作晕染街巷阡陌的呼吸与脉搏,把市井烟火与人文记忆揉进颜料与线条之中。
“中央美术学院每年4月份都会组织学生外出社会实践采风写生,而此次首次来到慈城,正是看中了其‘江南第一古县城’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文化城市学部副主任冯欣看来,慈城古建筑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青砖黛瓦间流淌着千年文脉,为师生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灵感。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他表示,在慈城期间,大家几乎每日穿梭于各处,每位同学至少完成了十几幅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还开拓了眼界,激发了创新思维,为今后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与此次采风写生的学生里,有不少来自河南、黑龙江等北方省份,江南古城对他们而言格外新奇。
来自郑州的学生周于迪,此次创作了《吸引力的地平线》《下午两点》《川上波》《檐铃风转转》等作品。她分享在慈城周仰山宅时的独特体验说:“宅内的这座水塔勾起了她童年的回忆,小时候家旁边也有一座水塔,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感觉,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宁波市江北区委宣传部、 江北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江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慈城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慈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擦亮‘江南第一古县城’的金名片,通过深化校地合作,构建‘艺术+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持续拓展文化交流平台,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样板,为浙江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慈城力量。”(金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