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金融与消费,从来不是冰冷的术语与数字,而是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双向奔赴。在商家的资金周转单上,它是解燃眉之急的信贷支持,让小店扛过风浪、非遗走出深闺;在消费者的支付凭证里,它是叠加的补贴、满减的优惠券,让焕新的喜悦触手可及。一幕幕鲜活场景,正是金融提振消费最生动的注脚。
即日起,大河财立方推出“金融搭把手 消费嗨起来”系列报道,走进嵩山脚下的窑厂、商圈里的店铺、数码卖场与电动车行,看金融如何“搭把手”把温暖送到商家,把“嗨起来”的实惠装进消费者口袋。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嵩山脚下,林木环绕间,登封窑陶瓷博物馆坐落其中,传承并诉说着千年窑口的故事。
“登封窑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手法为珍珠地划花装饰技艺。在瓷胎还是湿润的情况下,按照描绘的形状戳印大小相似的小圆圈纹作为底纹,类似珍珠,因此被称为珍珠地。”这些介绍词,登封窑陶瓷博物馆馆长李景洲或许已经说了不止千遍,但依然能从他的语气中感受到他对这项古老技艺的热爱与自豪。
李景洲除了是登封窑陶瓷博物馆馆长,还有一个身份——国家级非遗“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土生土长的登封人,所处的环境让他天然对这份传统工艺充满了好奇。
登封窑始于隋唐,兴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宋,是北宋早、中期的贡窑之一,中国北方民窑系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如今登封市境内有古代瓷窑址30余处,核心窑厂是以生产珍珠地划花而闻名的告成镇曲河窑。 2014年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正式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985年,李景洲开始从事登封窑烧制及陶瓷遗址的调查,瓷片及窑具标本的采集、搜集,走访陶瓷老工匠、老艺人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成立登封窑瓷苑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登封窑传承保护基地,从事登封窑珍珠地及其他品种的传统烧制技艺的挖掘、恢复、传承和保护工作。为使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培养了二十多名学生和徒弟。从事登封窑研究40年,李景洲成功恢复了失传千年的白釉珍珠地划花工艺,填补了河南陶瓷文化空白。
不过,现代工业制品的冲击下,传统手工艺品想要打开更大的市场并非易事。如何让更多人了解登封窑瓷器?如何创作出既保留古韵又有新意的作品?传承不是唯古是从,但要创新自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2023年,中国银行登封支行了解到李景洲准备扩大经营,有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在尽调后为其发放贷款200万元。此后每年,中国银行登封支行都会为其进行续贷。除了信贷支持,中国银行登封支行还为其提供了对公账户结算及网银服务、员工代发薪业务、员工消费贷款及信用卡服务等金融服务。
如今,李景洲已经购入了陶瓷专业设施设备,极大提高了制作效率。此外,还围绕登封窑开展了一系列周边商业化活动,主要以嵩山地区陶瓷文化和陶瓷技艺为主题进行展览展演、技艺传承等陶瓷专业课程。人们在了解嵩山陶瓷文化学习体验非遗技艺的同时,也为非遗文化带来了新的消费活力。
“在创作上,我们也一直在追求复古求新,陆续开发出水墨瓷、麦饭石两种新品类产品。其中麦饭石茶具系列,让登封窑瓷器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市场反馈很好,我们也做了很多定制化产品。后续还将推出麦饭石餐具系列。”在李景洲看来,非遗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而是鲜活的文化传承与生活艺术。
记者了解到,李景洲已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代。新一代传承人从材料、工艺、设计、塑形、烧成等方面对登封窑瓷器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为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做准备。他希望通过不断创新让这一古老技艺焕发新魅力,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并爱上登封窑瓷器。
责编:陶纪燕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