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带了无数瓷器,打算到海外举办 “瓷器展销会”,大赚一笔
创始人
2025-08-19 11:01:25
0

你说郑和那支船队,浩浩荡荡开出去的时候,船肚子里装的哪是瓷器啊,分明是一船想赚大钱的野心。

我琢磨着,当年他站在船头吹风的时候,说不定心里正盘算起价呢。这青花瓷看着光鲜,运到红海边上能翻几番?那斗彩鸡缸杯要是遇上识货的王公,会不会当场掏出一箱子黄金?

听说船上光景德镇的工匠就带了十几个,一路走一路修修补补。有次在印度洋遇上风浪,一箱子玲珑瓷晃得叮当响,管事的太监急得直跺脚,嘴里念叨的不是妈祖保佑,竟是 "这要是碎了,回去咋跟户部交差"。

其实啊,那些外国使节哪懂什么釉里红,无非是见着这白瓷比他们的陶土碗干净,又能当摆件又能盛饭,才掏出香料宝石来换。有次在东非,一个部落首领拿象牙换了个青花大盘子,转头就当祭器用了,你说郑和要是知道了,会不会笑出声?

船队里有个记账的秀才,日记里写过这么件事:在古里国摆摊的时候,有个商人非要用三匹丝绸换个瓷瓶,船员们正争执呢,突然刮起一阵风,把旁边船上的茶叶吹过来,混着瓷瓶上的青花香气,倒成了奇景。那商人一高兴,多加了串珍珠。

说起来也怪,那些瓷器看着娇贵,在船上颠簸大半年竟没碎多少。后来才知道,船工们把瓷器装在稻草垛里,空隙处塞满绿豆,浇水让豆子发芽,硬生生把瓷器裹得严严实实。这法子,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妙。

有次停靠在满剌加,当地国王带着王妃来看货。王妃指着个描金瓷壶不放,说上面的缠枝纹像极了他们神庙里的雕刻。郑和干脆让人在壶底刻了行当地文字,这下好了,国王直接用两箱胡椒把所有带缠枝纹的瓷器都包圆了。

我总觉得,那些沉在海底的瓷器更有意思。当年要是没遇上风暴,它们或许会出现在波斯的宫殿里,或许会被阿拉伯商人转卖到欧洲。可现在呢,安安静静躺在珊瑚丛里,倒成了最特别的展品。

你说这郑和,到底是带着瓷器去搞外交,还是借着外交的名义做买卖?我看啊,多半是两样都占着。就像他船上既装着国书,也带着算盘,敲起来叮当作响,倒比船帆声还热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公元220年,一代枭雄曹操病逝,遗憾地留下一统天下的未竟之业。细细对比历史上那些短时间内即成功统一天...
原创 百... 百年前的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大清贝子溥伦参加展出慈禧太后画像 “生活与运动”—圣路易斯世博会 1904...
原创 苏...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
原创 刘... 刘邦的老婆,若按照进入史书记载的,共有8人,分别是:曹氏、吕雉、戚夫人、石美人、管夫人、赵子儿、薄姬...
原创 四... 四件下落不明的国宝,传世玉玺仅排第三,每一个都价值连城 排在第四的秦朝的名剑。秦朝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国...
原创 宋... 公元960年的2月3日,一个在戏剧舞台上最多被展现的朝代诞生了,诞生那天就是一出戏,叫作陈桥兵变,黄...
原创 刘... 文/访客 刘邦为了不让父亲再给他下跪,想出一奇妙办法,后世帝王纷纷效仿 对汉朝的历史熟悉的看官们都应...
原创 古...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古埃及人创造...
原创 原... 很多近代的地理历史学者圈里面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就是认为,起始于鸦片战争以前的这段时期称之为中国历...
原创 吴... 前言《孙子·谋攻》中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