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17日,长春世界雕塑园迎来一场以“雕塑无界·青春无限”为主题的艺术盛宴。
这场由长春市多部门联动打造的文旅活动,以雕塑为媒介,串联起艺术、音乐、市集与多元文化体验,让市民游客感受到一座城市的艺术脉搏。
艺术嘉年华:
美育课堂在雕塑园延伸
16日,长春市教育局主办的艺术嘉年华拉开帷幕。
木管四重奏《我心永恒》的悠扬旋律中,一群中学生屏息凝神,目光紧随演奏者的指尖;街舞《少年志》的动感节奏里,少年们用肢体诠释青春的张力;民族舞蹈《绢花》的翩跹舞步间,传统与现代交织出独特的韵律……这场融合了15个节目的演出,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是长春市教育局“美育浸润行动”的生动体现。
此次活动以“沉浸式”美育课堂为理念,依托雕塑园的艺术资源,推出了四大特色项目:组建“馆校合作”联盟,开展雕塑研学与陶艺实践;在公园开设户外写生课;定期举办学生艺术展演;引入街舞、啦啦操等体育艺术融合项目。让美育不止于课堂,而是成为学生感知生活、表达自我的方式。
深度互动体验:
从观赏到对话解码艺术
在长春雕塑博物馆内,长春国际雕塑研究院的创作展集中呈现了青年艺术家的精品力作,金属的冷峻、石材的厚重、陶土的温润在作品中交织,折射出青年雕塑家的独特表达。
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内,非洲艺术展示与“对话非洲——非洲人讲非洲艺术”活动相映成趣。非洲学者现场讲述非洲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艺术赏析,拉近游客与非洲文化距离;热烈的非洲歌舞,以青春视角重新诠释古老艺术,通过跨文化对话,构建起一座连接东方与非洲的艺术桥梁。
在雕塑体验馆内,一日两场的雕塑艺术课堂里,青少年们在专业美术师的带领下学习绘画、塑形,用双手赋予泥巴生命力,在创作中培养审美感知与创新思维。
长春雕塑博物馆内,长春国际雕塑院创作互动体验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驻足。“原来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我也能用双手表达自己的想法。”中学生李卓兴奋地说。
艺术科普教育实操体验活动是雕塑园的独特品牌,集合长春世界雕塑园与长春国际雕塑院雕塑、书法、国画等领域的专业力量,集“观赏、学习、实践”于一体,让参与者深度接触多元艺术形式,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将奇思妙想化为立体形态,实现 “艺术从殿堂走向大众”的跨越。
雕塑艺术衍生品市集上,融入雕塑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年轻人追捧,“对话雕塑——致敬经典互动表演”更是让年轻人参与其中。表演者通过肢体的复刻、情感的呼应,解读雕塑背后的文化符号,让经典雕塑“活”起来,实现人与雕塑、经典与当下、艺术与生活的对话,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与艺术精神的思考。
专业交流引领:
多元视角深化理解
名师讲堂里,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殷小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广告与品牌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秘书长武定宇老师精彩开讲。观众与艺术大师面对面,聆听国内外艺术前沿理念。
殷小烽雕塑艺术馆雕塑艺术赏析,带领观众共同领略知名雕塑家殷小烽的艺术风采,循着他个人心路成长的轨迹,真切触摸到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在艺术维度留下的深刻印记。
“雕塑人话雕塑”以罗丹广场、长春雕塑艺术馆等6个点位为阵,分时段开展专业讲解。有针对性地让游客直观了解雕塑的制作工艺、创作背景、艺术手法以及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等。
活动中,艺术家、学者与雕塑专业者与市民共同交流、互动,从创作理念到城市雕塑的公共价值,从艺术鉴赏到文化传承,多元视角的碰撞让雕塑艺术与城市发展、市民生活的联系愈发紧密。游客不再是单纯的“观赏者”,而是能逐步成为“文化解码者”。
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次公益活动既是市规资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更是推动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生动注脚。当雕塑的“无界”之美遇见青春的“无限”可能,不仅为市民留下了难忘的文化记忆,更在城市的文化土壤中播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 长春世界雕塑园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