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晚,丰台区北宫镇向群众报告工作会暨“北宫有艺思”乡村艺术生活季在中华名枣园内启幕。这场大会不仅是一次工作汇报,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从“单向述职”到“双向共情”,从“政策宣讲”到“文化认同”,基层治理与文化赋能的双向奔赴在北宫镇上演。
报家底唠家常 党委书记现场给出实在承诺
“把群众当家人,就得定期报家底。”北宫镇党委书记夏远峰以“家人谈心”开场,点明此次大会旨在向群众汇报工作、倾听期盼。镇长邓旻随后详述北宫镇的“山河变奏曲”“民生协奏曲”与“未来畅想曲”,串联起北宫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不同于常规的成绩罗列,报告用三个“变身”故事勾勒出北宫人的奋斗历程:上世纪90年代,北宫人在农技专家指导下,将漫山酸枣嫁接成“长辛店白枣”,摘下“中华名果”桂冠;2003年,大灰厂村村民用钢钎凿出10多万个树坑,让石灰场蜕变为森林覆盖率45%的北宫国家森林公园;2010年,东河沿村500亩“大黄龙”沙坑经园博园建设化为“锦绣谷”,让荒滩变新城。
数据印证着奋斗的成果:三年来,全镇企业从3600余户增至5200余户,科技类企业数增速达134%,上半年留区税收同比增长95.6%,排名全区第三;北宫镇还建成了北京市首家通过验收、丰台区首家运营的街镇级养老服务中心,40家热心企业、438名志愿者,织就了一张辐射全镇的养老服务网;镇域PM2.5平均浓度降到了2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降了18.6%;森林面积达到了198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5%,荣获“首都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和“首都森林城镇”称号。
报告中,邓旻描绘的未来图景更让群众充满期待:2027年地铁1号线支线通车,太子峪到天安门仅需30分钟;航岭公园、李家峪留白增绿公园建成,新增绿地600亩;李家峪“山峪新生”综合体运营,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这些规划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科技绿谷、山水新城”定位的科学布局。
互动环节的设计更显匠心。10位群众代表的提问直指痛点:外卖骑手希望在商业聚集区增设“暖新驿家”,红山郡居民担忧餐馆油烟污染,大灰厂村村民投诉邻居养狗不栓绳……镇领导班子成员现场“接招”,不回避、不推诿。北宫镇纪委书记殷璐微详细解释了盛德东兴小区房产证办理流程,承诺“按拆迁协议顺序逐户落实”时,提问的村民在台下连说“三个没想到”:“没想到领导对细节这么清楚,没想到进度这么透明,没想到承诺这么实在。”
未来得及发言的群众可通过座椅口袋里的“连心卡”写下诉求,投入现场意见箱。这种“多元表达渠道”的设置,体现了“不让任何声音被淹没”的治理理念。
“凡是现场能拍板解决的,我们马上落实;需要进一步研究协调的,也都详细记录在案。”夏远峰在现场给出实在承诺:会后北宫镇将立即研究,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时限,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用艺术激活乡村 “北宫有艺思”乡村艺术季开幕
活动现场,中华名枣园的夜空被掌声点亮,为期两个月的“北宫有艺思”乡村艺术季正式启幕。中华名枣园化身沉浸式乐园:10个商户篷房内,“北宫礼物”文创、深山集市玩偶、消费帮扶产品等吸引群众驻足;首都师范大学的英文小游戏区笑声不断;5组游乐设备涵盖儿童戏水区、艺术涂鸦打卡等,完成3项挑战即可抽取清凉礼盒。
乡村艺术季的深层意义,在于“用艺术激活乡村”。北宫镇联合京津冀高校打造的“六个艺启创实验室”,正将艺术创意融入乡村规划:大学生团队为太子峪村设计的墙体彩绘,将红色故事与田园风光结合,未来将成为网红打卡点。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北宫镇为新录取大学生佩戴绶带、赠送礼物,祝福准大学生们前程似锦,以实打实的礼遇助力“学子回家”。
“艺术是沟通心灵的语言,当群众在枣园里共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心与心的距离自然就近了。”夏远峰表示:“我们要把这个地区建设好,发展好,实现区委给我们提出的‘科技绿谷、山水新城’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