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奉国 菏泽报道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纪委监委驻省文化和旅游厅纪检检查组公布第三届“齐风鲁韵·铸魂化人”文化艺术党课和廉洁文化建设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我市文旅系统表现亮眼,共有 5 件作品脱颖而出斩获省级奖项,市文化和旅游局更是凭借出色的组织工作获评优秀组织奖。
自活动启动以来,全市文旅系统高度重视,将此次征集活动作为传承廉洁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的重要契机,精心策划、认真打磨、积极申报。经过省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作品凭借深刻的主题内涵、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精湛的艺术呈现,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收获 1 个二等奖、4 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二等奖作品《杨震却金》
报送单位:巨野县文化和旅游局
作品简介:作品以东汉名臣杨震 “暮夜却金” 的经典典故为核心,创新采用 “穿越时空的对话” 形式,将古代东莱郡(今巨野境内)杨震 “四知拒贿”(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清廉故事,与新时代基层治理 “微腐败” 的现实案例并置呈现。
三等奖作品:《一个菜团子》
报送单位:鄄城县文化馆
作品简介: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战士们食不果腹却严守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的纪律。作品通过一个辗转传递的菜团子,再现了军民之间 “部队爱护人民,人民爱戴部队” 的鱼水深情,在恶劣环境中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与为民情怀。
三等奖作品:《王瑸除霸》
报送单位:牡丹区文化馆
作品简介:讲述了乾隆年间御前侍卫王瑸 “大义灭亲” 的民间佳话。王瑸是牡丹区吴店镇贾胡同村人,面对横行乡里、欺男霸女的恶侄,他不顾私情,借省亲之机果断斩杀恶魔为民除害,此举令方圆百姓和各级衙门无不拍手称快,生动诠释了 “法不徇私” 的正义力量。
三等奖作品:《清水传家 —— 鲁西南的廉洁丰碑》
报送单位:曹县文化馆
作品简介:以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创建者刘齐滨的生平为脉络,通过 “立誓做人民长工”“病榻拒食公家蛋羹”“退回特批养病口粮”“临终嘱以清水送别” 四则动人故事,勾勒出共产党人的廉洁家风。
作品以黄河故道为时空经纬,用 “退粮”“蛋羹”“清水” 等意象串联起烽火岁月里的初心坚守,在公与私的抉择中,将 “不沾公家光” 的家训与三百斤小麦称量出的党性纯度,化作穿透历史的精神火种,让 “人民长工” 的誓言在新时代依旧铿锵。
三等奖作品:《父老乡亲》
报送单位: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
作品简介:故事聚焦一名基层干部的 “初心蜕变”:曾几何时,老关是勤俭节约、不占群众分毫的 “关青天”,却在权力面前逐渐迷失,不顾党纪规定超标换车、装修办公室,最终被撤销党内职务。
年轻的“王书记”用一个承载着回忆的旧饭盒,帮助老关重温 20 多年前全心全意为百姓办事的岁月,让他在 “关青天” 与 “官老爷” 的身份对比中幡然醒悟。作品以两夹弦这一地方戏曲形式,深刻诠释了 “党员初心不可变,使命不可辱” 的警示意义。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菏泽市文化艺术创作水平的肯定,更是对全市文旅系统深耕廉洁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工作的激励。下一步,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继续挖掘本土廉洁文化资源,创作更多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精品力作,让 “齐风鲁韵” 中的廉洁精神在新时代持续 “铸魂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