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城市,承载着太多抗战记忆——这里是两次淞沪抗战的血火战场,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澎湃心脏,也是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并肩作战的见证地。”昨晚,上海书展《上海抗日战争史》(全三册)首发式上,集合上海三代历史学者10年努力的150余万字皇皇巨著,被码成了“815”字样,纪念80年前的胜利。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批抗战题材新著在2025上海书展现场与读者见面。多场抗战主题图书分享会现场排起长长的签售队伍。
“历史从不是冰冷文字,留存烽火岁月记忆,才能读懂和平的珍贵,看清未来要走的路。”海派连环画《不屈的手指》《白纸黑字》签售队伍绕了中央大厅一圈,许多读者一口气买了六七本,“送朋友,还有家里的孩子,让更多人铭记历史。”68岁鲁先生专程从浙江余杭赶来,是不折不扣的“小人书迷”,“买下来是收藏也是警示”。
抢救铁证史料守护和平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日军“慰安妇”全史》新书发布现场,看完视频《不能忘却的纪念》,在场读者们表情凝重。“这套书为日军‘慰安妇’制度存立无数铁证。大量资料和实地调查成果证实,日军在亚洲各地的殖民地、占领地均设立了形态各异的慰安所,仅日军第59师团的一个参谋,就参与建立了127家慰安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透露,已确认中国各地有逾2100家慰安所,中国大陆“慰安妇”制度幸存者为358人。
这套书以“全景式铁证、系统立体、学术标杆”三大特色,将零散史料串联成完整证据链,用200万字、30余年跨多国田野调查成果,封堵历史否认者的缝隙。
“在‘慰安妇’问题研究领域里,为什么田野调查这么重要?因为文献记录特别缺乏,日本作为加害方的刻意销毁,加上受害方女性受某些观念和社会歧视的压制、不敢言说,等于战争现场就被完全封存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丽菲掷地有声:“我们要拿出事实来,拿出‘慰安妇’制度执行的原始状态、细节、运作来。中国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发源和最大实施地,最全面、材料最多。研究这个问题是中国学界不可推卸的责任。”
贾铭宇博士分享读博期间做田野调查经历,陈亚扁、黄有良等阿婆相继离世,“我迫切意识到,幸存者、亲历过战争的人越来越少,历史调研和记忆传承需‘抢救’。”
上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上海抗日战争史》以翔实史料为基础,多角度、全方位展现1931年至1945年上海抗日斗争完整历程,再现中国军民在上海这座英雄城市坚贞不屈、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阔历史。94岁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余子道谈到,编写关于上海抗日战争的通史性作品,是沪上史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看来,这套作品主线清晰,充分揭示抗战各重要节点都与上海有关,揭露日本在上海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文化侵略,尤其是统计总结了日军侵略给上海带来的巨大损失。台下读者郑先生是历史小说迷,他迫不及待下单购书请专家签名,“读史启发大,后劲大”。
多维呈现抗日救亡
“重大主题的连环画创作,就每个画面的范围而言是有限的,但同样能够表现出史诗般深远意境,这关键就在于能否走进人物,捕捉到他们的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首发的连环画《不屈的手指》作者刘为民深有感触。
在准备表现鲁迅得知柔石等五烈士遇难时的画面,他反复阅读原作相关章节,创作时大胆刻画鲁迅愤怒吸烟的表情,最后呈现出那近乎绝望、对着沉沉乌云的眼神与手写体诗句,和烈士壮烈牺牲的叠影,从中似乎能听出文学斗士们为革命、为文化进步而发出的冲天呐喊。
上海书展上,一系列连环画作品引人关注: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等五大连环画出版重镇联合打造《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连环画典藏》,精选61部、80本抗战题材连环画作品。
程国英绘制的连环画《国歌从这里唱响》从“战歌”到“国歌”,铭记上海这座伟大城市曾经筑起的“血肉长城”。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上海漫画家们组成漫画宣传队离开上海宣传抗日,成员有领队叶浅予、副领队张乐平和胡考、特伟、席与群、陶今也、梁白波等。这支漫画宣传队为抗战作出重要贡献,也正因这段经历,促使张乐平在1946年创作长篇连环漫画《三毛从军记》。今年是三毛诞生90周年,也是张乐平诞辰115周年,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三毛从军记全集》(珍藏版)与《三毛流浪记》(彩绘版)8册,吸引小读者驻足。“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所有三毛上前线”新书分享会现场,“三毛之父”张乐平之子张慰军和电影《三毛从军记》导演张建亚,分享《三毛从军记(电影绘本版)》《烽火硝烟中的张乐平漫画》。
“写出让儿童喜欢的抗战儿童文学作品,整整花了十年。我研究抗战文献,在小说中想填补一个空白,就是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文化泯灭的创伤,所以小说一开始就写了宝山路,那是中国近代出版、文化的大本营。”《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分享会现场,儿童文学作家简平透露,该书讲述了1940年末至1941年初上海北火车站一带的流浪孤儿与女魔术师的故事。为还原当年真实场景,他实地走访40余处旧址,包括如今已变身铁路博物馆的北火车站遗址。
出版方透露,目前正推动海外版权推广,同时推进舞台剧、连环画、广播剧等各类衍生出版形式。连环画《不屈的手指》正是根据作品改编,未来将通过多元媒介与创新形式,向更多人讲述海派文化与抗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