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王元祥造像记》,笔画清晰明朗,是一不错魏碑字帖
创始人
2025-07-31 22:31:21
0

分享一帖魏碑,此帖是来自于北魏的《王元祥造像记》,此碑高88厘米,宽为42厘米,是元详随北魏孝文帝南伐迁都至洛阳的历史实录,碑文全称为《魏太和十八年北海王元祥为母子平安造弥勒像记》,此碑被列入著名的龙门二十品之中。

此作在魏碑的书法作品之中,它的风格也逄得上是其中的精品,它的整体布局疏朗又潇洒,虽然字的排列是竖有行、横有列,但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的空隙很开阔,和龙门二十品里其他造像记的风格大不一样,给人一种俊朗洒脱的感觉。它的主要用笔是以方笔为主,偶尔也会有圆笔,和先前的隶书大有不同。

观其笔画就让我感到了一股力量感,特别是在笔画的开头、结尾和转折的地方都显得刚劲有力,透着一股挺拔的气势。而其中字的结构大多则是以扁形为主,显得雍容大气、开阔舒展。笔画清晰明朗,波浪般的捺画刚劲有力,笔画之间的呼应连贯顺畅。

此作应是创作完成于北魏时期的太和十八年间,也就是公元的494年。与其同时期的魏碑相比,此碑则显得更加灵动舒展。

它的笔画写法和字体结构不像《始平公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那样古朴厚重,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俊朗飘逸之美。

而《始平公造像记》的风格以雄浑刚健、方正有力著称,笔画斩钉截铁;《杨大眼造像记》也带着方劲挺拔、气势雄浑的特点。

这种风格特点正好展现了北魏时期书法的演变过程 —— 从早期那种古朴厚重的风格,逐渐向清秀飘逸的方向发展,《王元祥造像记》就是这个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生动见证。

碑文中记录的是北海王元祥跟随孝文帝南征迁都的历史事件,故事发生在494年,说的是元祥跟随着孝文帝南下征战,在伊阙城外和母亲依依不舍地告别。

为了祈求自己和母亲都能平安,元祥在伊川立下心愿,开凿佛龛、雕刻造像,这件事花了将近四年才完成。碑文中还表达了元祥对母子平安、家族兴旺以及天下众生都能得福的美好愿望。

北海王元祥是北魏献文帝的第七个儿子,是孝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相当于王爷身份。他很受孝文帝的重视,跟着他打过大小战役,是孝文帝的左膀右臂,他还担任了散骑常侍这样的重要官职。

在造像完成之后,他的地位也慢慢变得显赫起来。不过,他的一生经历比较曲折,后来因为政治斗争等问题,人生遭遇了不少变故。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康熙年间,中国地图上还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现在就剩960万了。 那300多万平方公里去哪了?这是...
原创 1... 1870年,英国摄影师摩尔来到杭州栖霞岭南麓,这里安息着南宋名将岳飞,尽管跨越千年,但经过历朝历代修...
原创 抗... 在抗日战争中,俘虏一个日本兵非常难,但是我军却可以归化超万人规模的日本八路,这种思想教育工作,绝非国...
原创 袁... 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只做了83天的皇帝美梦就在护国战争的炮声中气绝而亡。有人送上了一幅挽联,上...
原创 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来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来,只有努力活好当...
山东济南郭东村墓地考古发掘工作... 近日,由山东省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主持的郭东村墓地考古发掘工作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等级为优。 此次发掘...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 | 跨越... “地雄吴楚东南会,水接荆扬上下游。”万古长江与千年运河在江苏镇江交汇,交汇的口门从宋代京口闸遗址到目...
学剪辑必看的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嘿,想学剪辑的朋友们,是不是经常刷视频看到大神们的作品,心里痒痒的?我当初也是这样,零基础一头扎进剪...
原创 为...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死后也要让自己风风光光。古代的皇帝更是在自己的身后事上颇为讲究,不仅要陪葬无...
原创 杜... 戴笠的飞机为什么会失事,一向被传得沸沸扬扬,基本上有五种说法。 一是蒋介石派人干的,二是美国特工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