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古玩市场偶有旧印版出现,多为法会经咒、谱牒、验方等零散刻版,笔者有些入藏。几年前仲春某日,在一店铺角落看到一叠灰扑扑的刻版,随手翻检发现其中几块非同一般,板块、排版、字刻规整工细。轻拂尘垢,印版中缝(对折处)大致可见“太上感应篇二”。版刻首句:“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道家经典,劝人行善,“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行善作恶必有报应”。于是挑选出同类版块,稍稍砍价,打包付款,与店家商定留意收购并打听其来路。
几年过去,按预设方向共搜求《御制孝经序》一、二、三、四块;《孝经旁训》目录五,正文一至九及十二、十四块;《太上感应篇》一、二、三、四、五、六块;《文帝阴骘文》一、二、三块;《武帝觉世经、关圣帝君圣像》一、二、三块;《观音经、菩萨经》一、二块;《太阳经》一、二块;《太阴经》一、三、五块;《定福真君、敬灶神文》一、二、三、四、五、六块;《敬惜字文》一、二、三块;《戒淫篇》四、五块。
其文字均为修身、立德、劝善嘉言金句,主旨乃醒世恒言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
如《孝经旁训》,《孝经》儒家经典,相传孔子所作,唐玄宗曾御制刊刻并题序,清代浙江宁波汲绠斋孙对涧校刊。是书经文为大字,训诂(注释)作小字列于经文之旁。“爱亲者,不敢恶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前句旁注“博爱”,后句旁注“广敬”。
印版大多为24×18厘米规格中缝对折开本分属两本小册子,其中刻版封面“青云梯”书名下左右各题“板存琼邑杰兴图”“玉符村改过斋”,书名上首署“光绪三十四年(1908)吉日迁善堂重刻印送”,下款落“劝诫演淫戏免亵渎神明于风化有益”;书名“增订敬信录”封面,上首署“光绪丙午(1906)重镌”,下款落“琼邑(琼山县)玉符村改过斋藏板、乐印者不取租”。
清乾隆后广东私家、坊间雕版印刷业兴起,后者更盛,一些颇具规模的商号特别是知名药店兼营印刷。比如始创于清中后期位于佛山汾流街的迁善堂,民国《佛山忠义乡佛山志》入列十八家著名成药店号,尤以儿科定惊良药“盐蛇散”最为著名。知名药店总有祖传秘方,创制者、传承人不乏儒者、善士,标注“印送”“不取租”,印刷赠送。免费发行《青云梯》道德规范读本,亦惠及粤省偏远之地琼邑杰兴图(即玉符村,村嘉庆禁碑有载)一带,尽一份商家的社会责任。
《增订敬信录》清代徐荣辑著,成书并初刊于道光十四年(1834)。箴劝世人积德行善戒除淫色赌酒等,收辑有治诸疾良方及妇幼科,内容较为广泛。两本小册子的规制、版式、字体一致,可认定“玉符村改过斋藏板”亦为迁善堂刻制,据广东佛山市图书馆馆员刘淑萍之《清代广东书坊的新型经营模式》得知“所刻书是时人委托刻的”。那么它的委托人是谁呢?
非常有幸,印版中曾夹杂一小木条,上刻“沐 恩琼邑信绅士(信仰道、佛教而出资布施的人)符文黌信士,男学枢、学机、学梅、学校,孙崇 敬刊板印送”。
查玉符村符氏家谱:十九世祖文黉,字序东,行十。生于同治壬午年(1882)五月十七日,终于民国辛酉年(1921)十一月廿八日。其父讳景福,字介禧号寿山、行一。谱载“协理四图(明清地方区划名)宾兴(出资、筹资办学),创邀本图宾兴”。无疑介禧公、序东公及学字辈、崇字辈子孙四代家传不无家国情怀,热爱教育,热衷文化、文明传播。
笔者注意到部分印版为双面雕,部分单面雕板的背面用苏州码子(城西潭社村百岁老人周焕晶称“海南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传入前与汉字大写数字并存的一套简易数码)标注印版制作成本,比如:《敬惜字文二》“敬惜字文 三块 字〩〡〦(916)〡千0二〣(即1023枚铜钱)”。清代后期一两银可兑换1500枚左右,买100斤大米。
而上文版块之一的背面还墨书殷殷嘱咐:“乐善君子,如有印者,当存忠恕,轻手刷印,勿使折坏,迨功既竣,仍交还斋。”
二0二二年四月一日
策划 | 高永南
审核 | 张宝龙 编辑 | 张宝龙
——星火·文化工作室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