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史哲
注:(“弓鱼”为一字,读yú,下略)
新书推荐
《西周史与考古论集》
中国商周考古学家卢连成先生
研究成果首次集结出版
卢连成 著
ISBN:978-7-100-23435-1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5年7月
定价:298.00元
本书目录
论文
中国的青铜时代和三代社会 003
商代社会疆域地理的政治架构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 062
先周文化刍论(摘要) 086
扶风刘家先周墓地剖析
——论先周文化 091
先周文化与周边地区的青铜器文化 106
商文化关中类型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 147
西周丰镐两京考 172
西周金文所见新邑、成周 196
西周金文所见[方]京及相关都邑讨论 208
周都淢郑考 233
[广干]地与昭王十九年南征 238
论商代、西周都城形态 244
论商代、西周都城形态(续篇) 255
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早期阶段
——商代、西周都城形态的考察 269
张家坡西周井叔墓地的昭穆排列 283
西周夨国史迹考略及相关问题 287
陕西地区西周墓葬和窖藏出土的青铜礼器 298
敬天祭祖——西周初年青铜酒器组合的礼仪特征与社会阶序 359
宝鸡茹家庄、竹园沟墓地有关问题的探讨 375
宝鸡茹家庄、竹园沟墓地出土兵器的初步研究
——兼论蜀式兵器的渊源和发展 385
草原丝绸之路
——中国同域外青铜文化的交流 404
Chariot and Horse Burials in Ancient China
(中国古代车马丧葬制度) 411
中国青铜时代金属加工工艺
——打锻、锤揲法考察 430
平阳、雍都地望确定与秦先公徙都迹略 439
秦国早期文物的新认识 447
关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白灰面”建筑性质的探讨
——论原始社会时期石灰的烧制及使用 450
千阳县西汉墓中出土算筹 466
关于西周的一批煤玉雕刻
——兼论我国开始用煤作燃料的时间 471
有关西周丝织和刺绣的重要发现 475
考古报告与考古调查
宝鸡竹园沟等地西周墓 481
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发掘简报 493
宝鸡[弓鱼]国墓地 509
陕西武功县出土楚簋诸器 556
陕西武功县新石器时代及西周遗址调查 561
古夨国遗址、墓地调查记 572
长安沣西早周墓葬发掘记略 583
1984—1985 年沣西西周遗址、墓葬发掘报告 589
陕西长安沣西客省庄西周夯土基址发掘报告 613
长安张家坡西周井叔墓发掘简报 623
长安张家坡 M183 西周洞室墓发掘简报 634
陕西宝鸡县太公庙村发现秦公钟、秦公镈 643
宝鸡县西高泉村春秋秦墓发掘记 649
附录
西高泉秦墓发掘记
——我的点滴回忆和感想 李零 659
往事拾忆
——相识成相知 考古结情谊 张天恩 665
《西周史与考古论集》读后记 张懋镕 674
名家推荐
卢连成先生是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成果突出的商周考古大家。他的学术思想既严谨又独特,学术态度开放,热爱田野工作,热爱学术交流。我很荣幸在90年代初期得到他的指导和帮助,向他学了很多事情。他对周文化考古遗迹的系统性理解,直到现在仍对我产生深刻的影响。他发表的数十篇重要文章没有过时,仍然十分值得阅读。在他的田野考古报告中,1988年出版的《宝鸡[弓鱼]国墓地》是一个经典著作,凡是研究西周考古的人都必须熟悉它。卢连成曾经在国内外的学术圈中都非常受欢迎。他从考古生涯退出,给中国考古界留下了一个难以弥补的空缺。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系教授
罗泰
在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卢连成先生领导或参加了当时关中地区诸多极其重要的考古发掘工作,诸如宝鸡茹家庄、竹园沟等地西周墓,出土的文物瑰宝陈列于中国国家、省市各级博物馆的展室。他与胡智生合著的《宝鸡[弓鱼]国墓地》是当时考古报告的典范,开拓了以后中国考古学的前进方向。不仅如此,卢先生在田野考古基础上建立了可靠的历史和历史地理分析,像《西周丰镐两京考》和《论商代、西周都城形态》至今仍然是三代研究者必读之论文。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系教授
夏含夷
卢连成先生长我三岁,我们曾在社科院考古所共事多年,有很多共同兴趣。老卢是陕西人,对陕西的山山水水、风土民情非常熟悉。他参加过周原考古会战,领导过宝鸡[弓鱼]国墓地发掘、张家坡西周墓地发掘和西高泉秦墓发掘,对商周时期的西土考古有全面了解和总体把握。从业几十年来,他做了大量田野工作,写了很多考古著作,特别是他和胡智生先生合写的《宝鸡[弓鱼]国墓地》,更是西周考古的经典之作。20世纪80年代初,我有幸参加他领导的西高泉秦墓和沣西西周遗址的发掘,从他的工作,从他的著作,学到很多东西。他是我学习田野考古的老师,真正的老师。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零
这部约60万字的论著,汇集了他当年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西周考古、历史地理、科技史等多个领域的学术论文和考古报告,凝结了他在历史考古田园中辛勤耕耘半生的心血和汗水,展示了他在研究领域的杰出才华和非凡贡献。文集出版后,必会增色学林,惠及后学。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张天恩
在我的印象中,连成先生大概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将考古实践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的考古学家。他先后主持西周夨国墓地、[弓鱼]国墓地、周原遗址、丰镐遗址以及宝鸡太公庙和西高泉春秋秦国遗址和墓地的调查和发掘工作,除了考古报告,还不断发表学术论文。凡是从事田野发掘的考古学家,大多出版有书——考古报告,因为这往往是水到渠成的事,但较少有人像连成先生这样除了出书(《宝鸡[弓鱼]国墓地》),还出版论文集,因为要做到后者,非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精深的研究不可。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张懋镕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卢连成先生自1972年以来先后主持西周夨国墓地、西周[弓鱼]国墓地、西周周原和丰镐都邑遗址以及宝鸡太公庙和西高泉春秋秦国遗址和墓地的调查和发掘工作。1988-199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遗址考古队队长。本书集结作者几十年来对商周文化高屋建瓴的论述以及考古调查研究成果,共收录相关论文29篇、考古报告13篇。在西周考古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简介
卢连成,男,1945年生。1967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先后在陕西省宝鸡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90年十月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地访问;1992-1993年在英国大英博物院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学;1998-1999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系访问教授。专研中国商周考古学。1972年以来先后主持西周夨国墓地、西周[弓鱼]国墓地、西周周原和丰镐都邑遗址以及宝鸡太公庙和西高泉春秋秦国遗址和墓地的调查和发掘工作。1988-199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遗址考古队队长。著有《宝鸡[弓鱼]国墓地》、《中国文明的形成》(合著)、《西安历史地图集》(合著)、《青铜文化的宝库——殷墟发掘记》等。
前 言
感谢商务印书馆能够出版我的这本小书。这里收集的论文中,记录了我所从事过的考古发掘成果与我在商周考古研究中的收获心得。由于这些成果在商周考古中的重要性,几十年来,它们一直在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多为研究者参考引用,没有湮没在岁月烟尘之中。众多学友曾多次劝说我把它们整理出版,以备学术界参用。台北“中研院”的陈昭容教授甚至代我联系了出版社。但是自己在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被迫离开考古研究工作后,始终不愿再揭开带血的伤疤去重拾旧作,兼以学术出版困难,也就一直拖延至今。现在,商务印书馆慨然允承予以出版。深感厚谊之际,也想借此机会写上几句久藏心底的话。
我已脱离这领域二十余年,从愤怒、失望到冷漠、麻木。如今,重新提及往事,内心五味杂陈,真不知如何说起!回想1975年春季,还在宝鸡市博物馆工作的我正在宝鸡茹家庄发掘西周大墓。发掘间歇期间,徐苹芳先生、俞伟超先生、高明先生和杨瑾先生来宝鸡参观考察。几位先生渊博的学识和对后学者的热情教诲和鼓励,使我深受感动。以后数十年的考古生涯中,这几位先生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1976年春季,为了保护濒临破坏的周原遗址,俞伟超先生、严文明先生、徐锡台先生、刘士莪先生、陈全方先生、权奎山先生和我,与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师生及数百名知识青年,一起在周原遗址的凤雏、召陈、云塘、贺家、庄白等地开展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我们共同商议选定扶风召陈建筑遗址、岐山凤雏建筑遗址、扶风云塘制骨作坊遗址作为本年度发掘的重要目标。很快,这三处遗址的重要性显现出来:扶风召陈遗址当属西周中期宫室建筑群;岐山凤雏遗址属西周宗庙遗迹,并出土了数以千计的西周时期甲骨卜辞;云塘制骨作坊规模宏大,也是西周王室管理的工坊。1976年度陕西周原遗址大规模的发掘,揭开了对周原遗址全方位科学调查、发掘和保护工作的序幕。白天,在烈日炎炎下发掘遗迹、分析地层;晚上,踏着月光,翻越横亘在召陈村和贺家村之间的深沟,和几位先生在昏暗的灯光下热情地讨论,憧憬构画着周原遗址的美好愿景。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几十年后,当年的这些学生和知识青年中许多人已经成为著名的考古学者。1978年春季,由徐苹芳先生、俞伟超先生、唐兰先生、马承源先生和王世民先生推荐,我被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此开始了我的另一段重要的考古生涯。
在考古所期间,我参与了武功县渭水与其支流漆水河流域的考古调查,并在武功浒西庄和赵家来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三年的考古发掘。1981年,我主持了宝鸡西高泉春秋秦国墓地的发掘。1982年,我转入丰镐遗址考古队,当时考古队队长是张长寿先生,他担任商周研究室主任,以后又担任副所长,所以,他一直指定我为考古队负责人,全面负责丰镐遗址的调查、发掘、研究和保护工作。1988—1996年,我被正式任命为考古队队长。1988—1989年,我负责在沣西马王村完成了征地、基建工作,建成了沣西队永久性的工作场所,摆脱了过去经常租用农民和企业场屋的流动状态。
在丰镐工作队期间,我发掘了新旺村西周遗址、马王村和客省庄西周时期夯土基址、陶窖作坊遗址,集中力量对张家坡西周墓地进行了数年的考古钻探,已经探明三千余座不同时期的西周墓葬,并重点发掘了四百余座墓葬,其中包括西周重要贵族——四代井叔家族墓地。这些发现,大大丰富了丰镐遗址考古文化的内涵,也是商周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十年在考古工地上栉风沐雨、孜孜不倦、焚膏继晷、论辩研究,自认为对得起为之贡献了青春和中年岁月的中国考古事业。即使在被迫离开钟爱的考古工作后,我也时刻关注着考古研究的进展,并且尽可能作一点有关的研究。这次收入的近作——《敬天祭祖——西周初年青铜酒器组合的礼仪特征与社会阶序》就是痴心不改的见证。
在回顾我的研究历程时,无比怀念教导与帮助我的各位先辈大师。我近三十年的考古生涯中,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徐苹芳先生和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给予我许多教诲和鼓励。1992年,我们三人一起参加了大英博物馆中国馆的开馆典礼,并由罗森教授和艾兰教授陪同,参观和访问了英国的许多博物馆和大学。在大学我的专业是历史系,考古对于我完全是一门陌生的学科,徐先生和俞先生以及考古所的诸位先生都是我的领路人。
1974年夏季雨后的一天,我的恩师史念海先生突然到宝鸡金台观博物馆来看我。那是先生从牛棚解放出来不久。真是太意外了!先生知道我从事博物馆和考古工作,非常高兴。史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和谭其骧先生、侯仁之先生一起,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先生嘱咐我要珍惜这份工作,把研究领域拓宽,把考古学科和历史研究、历史地理研究、古都古城研究等学科结合起来,要多读点古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成了先生的入室弟子,经常在先生家的书房中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先生约我成为西安古都学会理事,参加有关历史地理和古都研究的学术讨论会,撰写有关古代城址的论文。至今先生已仙逝多年,我也年至耄耋,但每每念及往事,先生和蔼亲切的面容,犹宛若眼前。
李零和赵超两位挚友和我是同辈人,我比他们年长几岁,曾经都在考古研究所共事。我和李零还在西高泉工地、丰镐工地共同发掘数年。两位学弟人品高洁、学问渊博,在各自领域中都有傲人成就。我离开考古研究所后,他们一直鼓励我不要放弃考古研究,要坚持下去。这次,将这些过去的论著汇集成册,也是他们二位激励、助力而成。人生有如此知音足矣。
最后,我还要诚挚地感谢宝鸡市博物馆原馆长胡智生先生,他是我在宝鸡市博物馆工作期间的同事和挚友。我们共同主持发掘了宝鸡茹家庄、竹园沟西周[弓鱼]国墓地,共同编写了《宝鸡[弓鱼]国墓地》一书。我调到考古研究所以后,我们仍然保持紧密的联系,相互交流学术信息。胡智生先生多才多艺,是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先生幽默风趣,在艰苦的考古发掘工地中常常能够给大家带来欢乐和笑声。胡先生也已作古,编辑这本论集,也是对他一种深深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