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持续到8月5日
每天下午13:00-21:00 !!
其他时间段需请预约
联络微信、手机:13501350298
18世纪回望:欧洲古典铜版画真迹收藏鉴赏展在京启幕
当铜版画的刻刀在18世纪的铜板上落下最后一笔时,那些线条便成了穿越时空的信使。今夏,一场跨越三百年的艺术对话——「18世纪的回望」欧洲古典铜版画收藏鉴赏展7月25日下午在北京启幕。当天下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主席、国际版画研究院院长王华祥,著名画家、李可染画院副院长李毅,北京中都汇书画院执行院长郑宝,嘉德艺术中心展览部展览策划人白婧超等嘉宾朋友来到了展厅庆祝展览开幕。
1000幅1700年代铜版画真迹,从罗马的穹顶到伦敦的剧场,从教廷的长廊到莎士比亚的诗句,以金属与油墨的永恒对话,邀您共赴一场与启蒙时代的艺术之约。1000幅古典铜版画,每一件都带着18世纪的铜绿与墨色。欧洲的18世纪,中国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它们不是复制品,不是仿作,而是「活着的历史」。承载着启蒙时代的审美与技艺,铺展意大利、英国画家、建筑师、雕刻师的技艺传承与两大史诗级艺术系列。更难得的是,这些作品均开放销售:对收藏家而言,让您有机会将18世纪的艺术灵魂纳入私藏;艺术家可细研18世纪刻刀技法与构图逻辑;研究者可比对文献,填补中国在欧洲铜版画史研究空白。
展出作品焦点一:三位意大利雕刻大师的传承与突破
朱塞佩·瓦西Giuseppe Vasi:罗马的「建筑编年史家」
朱塞佩·瓦西《罗马圣彼得广场全景》之一
朱塞佩·瓦西《罗马圣彼得广场全景》之二
朱塞佩·瓦西《罗马圣彼得广场全景》之三
朱塞佩·瓦西《古罗马景观》
朱塞佩·瓦西《论古罗马和现代罗马的辉煌》
朱塞佩·瓦西《论古罗马和现代罗马的辉煌》全集
朱塞佩·瓦西 Giuseppe Vasi(1710–1782)作为18世纪罗马最具影响力的铜版画家,瓦西以近乎考古般的精准,将罗马的宫殿、教堂、广场凝固于铜板之上。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更是18世纪罗马城市景观的「视觉档案」:
《罗马圣彼得广场全景》中,贝尔尼尼柱廊的曲线与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在细密的排线中呼吸,每一处浮雕细节、每一块石材的纹理都被刻刀忠实记录。
本次展览将呈现其多幅代表作,包括罕见的《古罗马景观》,观者能清晰看到他如何以「线性透视法」构建空间,为后来者奠定罗马景观铜版画的范式。
此外,还有瓦西的杰作《论古罗马和现代罗马的辉煌》,这部1747年-1761年面世的重要而精美的罗马风景铜版画集是18世纪中期罗马出版业的核心著作,作者耗时近二十年,创作了一部意义非凡的城市指南。除了展现出最优秀的常见的著名景观外,他还记录了一些随着城市变迁而逐渐消失的奇特景象,使其永垂不朽。
乔凡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 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从学徒到颠覆者
皮拉内西的《想象中的监狱》
皮拉内西《花瓶、烛台等遗迹》 标题序页
皮拉内西《花瓶、烛台等遗迹》 标题序页
皮拉内西《花瓶、烛台等遗迹》
皮拉内西《花瓶、烛台等遗迹》
乔瓦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 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1720-1778)是18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建筑师和艺术家,作为瓦西的弟子,皮拉内西继承了师傅对建筑的痴迷,却以更狂放的想象力打破了传统。以其宏伟而富有想象力的罗马景观和虚构监狱系列版画闻名于世。他1720年生于威尼斯,早年学习建筑,但最终以精湛的蚀刻版画成就了艺术史上的不朽地位。
皮拉内西最著名的作品是《罗马景观》 Vedute di Roma,这一系列蚀刻画以恢弘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罗马的遗迹与建筑。他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和夸张的透视,赋予废墟一种史诗般的壮丽与沧桑感,深刻影响了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
此外,他的《想象中的监狱》Carceri d’Invenzione更是艺术史上的杰作。这套16幅的版画描绘了错综复杂的幽闭空间,高耸的拱门、无尽的阶梯和诡异的机械装置交织出超现实的压抑氛围,成为后世哥特文学、超现实主义甚至科幻电影的灵感源泉。
尽管皮拉内西实际建成的建筑极少,但他通过著作捍卫了罗马建筑的价值,认为其优于希腊风格。1778年,他在罗马逝世,留下的作品至今仍以其惊人的细节和恢弘的想象力震撼着观众,成为巴洛克艺术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重要标志。
路易吉·罗西尼 Luigi Rossini:古典传统的精准延续
路易吉·罗西尼《罗马古迹》
路易吉·罗西尼《罗马古迹》
路易吉·罗西尼《罗马古迹》
路易吉·罗西尼《罗马古迹》
路易吉·罗西尼《罗马古迹》
路易吉·罗西尼《罗马古迹》
路易吉·罗西尼 Luigi Rossini(1790–1857)与其前辈乔瓦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一样,罗西尼专注于现存的古罗马建筑及其在罗马及其周边地区的发掘,并以精湛的细节刻画了罗马及其周边乡村的古典建筑。与皮拉内西不同,他在罗马遗址的蚀刻画中更多地运用了田园风光。他描绘的古罗马建筑杰作,包括万神殿、斗兽场、阿皮亚大道、和平神庙和尼禄金屋,至今仍对建筑师、艺术家、作家和其他罗马文化鉴赏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罗马古迹》和《现代罗马》百幅大画面铜版画更是完美诠释了路易吉·罗西尼是一位 “记录罗马古典建筑的视觉历史学家”。
展出作品焦点二:跨越时空的经典复刻
展览还将特别呈现两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铜版画系列,展现18世纪艺术复制的巅峰技艺:
系列一. 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系列铜版画
拉斐尔的壁画原作是文艺复兴艺术的标杆,而本次展览的《拉斐尔挂毯》《拉斐尔长廊》《拉斐尔房间》系列铜版画,则是18世纪对其艺术的“再诠释”。
1,蒂冈博物馆拉斐尔长廊铜版画 1772
这是位于梵蒂冈宫内的著名艺术长廊Raphael Loggia,由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及其工作室设计并装饰,是文艺复兴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以拉斐尔画派的一系列壁画而闻名,
拉斐尔的这一装饰设计主题灵感来自庞贝古城和古罗马的尼禄金宫(Domus Aurea)的壁画,这种风格在 16 世纪后成为欧洲装饰艺术的核心范式,被广泛模仿于宫殿、教堂和贵族宅邸。例如,法国的枫丹白露宫、意大利的曼图亚公爵宫,甚至 18 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中都能看到其痕迹。
拉斐尔将古典元素系统化、规范化,使其成为后世装饰艺术的标准语汇,推动了文艺复兴对古代文化的复兴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艺术史学家兼梵蒂冈博物馆馆长安东尼奥·保鲁奇表示“拉斐尔无疑是第二个千年最伟大的画家,而长廊是他最重要的遗产”。
从1519年落成的那一刻起,长廊就引起了公众和艺术圈一致的热情关注。1772年,杰出的雕刻家乔瓦尼·沃尔帕托(Giovanni Volpato,1733-1803)和乔瓦尼·奥塔维亚尼(Giovanni Ottaviani,1735-1808)从教皇克莱门特十三世那里获得了雕刻梵蒂冈拉斐尔长廊系列画作的特权。
此次展览中您可以看到在同时代经由人工着色的17幅拉斐尔长廊铜版画作品。现意大利总统府收藏有同款作品,时间隧道历经数百年的转换它仍然闪耀着光芒,可见其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以及它的珍罕性。
拉斐尔《梵蒂冈拉斐尔长廊》铜版画
拉斐尔《梵蒂冈拉斐尔长廊》铜版画
拉斐尔《梵蒂冈拉斐尔长廊》铜版画
2,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挂毯铜版画(1711-1719)
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挂毯是拉斐尔为梵蒂冈博物馆挂毯的七幅全尺寸设计。这些画面描绘了圣经中有关圣彼得和圣保罗生活的段落。它开创了版画史上非凡的案例研究,跨越了四百五十多年,涵盖了广泛的版画技术。
拉斐尔挂毯这套铜版画可以追溯到1515年,这一年拉斐尔收到了最新一笔佣金他接受教皇利奥十世委托绘制十幅挂毯(其中三幅草图已遗失),它们于1516年完成。
1620年,在鲁本斯的建议下由英国查尔斯·克兰爵士为查尔斯王子(后来的查理一世)购买了这七幅草图。查理死后,它们被奥利弗·克伦威尔收藏,后来又被威廉三世收藏。
1711年,法国雕刻师尼古拉斯·多里尼爵士 (Sir Nicolas Dorigny) 应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女王安妮(Queen Anne,1665-1714)邀请前往英国,在汉普顿宫雕刻《拉斐尔挂毯》,并于1719年完成。当多里尼还在工作时,安妮女王就去世了。 1719年4月1日,多里尼向乔治一世国王赠送了两套他刚完成的这一组铜版画。次年多里尼被乔治一世国王封为爵士。
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挂毯铜版画集标题页
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挂毯铜版画
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挂毯铜版画
3,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房间铜版画 1779-1784
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房间 Stanze di Raffaello,这是梵蒂冈宗座宫内的一组客房,教宗住所的公共部分。它们以拉斐尔及其工作室创作的壁画著称。它们连同西斯廷礼拜堂内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构成标志罗马文艺复兴的盛大的壁画系列。
1508年底,在建筑师多纳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的建议下,教皇朱利叶斯二世 (Pope Julius II) 召唤拉斐尔来到罗马。此时拉斐尔在罗马还鲜为人知,但这位年轻人很快就给教皇宫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得他作为大师的权威与日俱增。拉斐尔和他的工作室团队设计并实际制作了大量高质量的壁画艺术。这被视为是著名的文艺复兴(经典的)重生的开始。
《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房间》铜版画
《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房间》铜版画
《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房间》铜版画
《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房间》铜版画
系列二、英国博伊德 Boydell 莎士比亚100幅铜版画
18世纪末的英国,出版商约翰·博伊德尔 John Boydell 为推广本土艺术,于1789年在伦敦创立了“莎士比亚画廊”(Shakespeare Gallery),委托当时顶尖艺术家创作莎士比亚戏剧主题绘画,这一项目汇集了包括雷诺兹、弗塞利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士参与设计,以铜版画形式重构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场景,再由著名雕刻师制成铜版画。当时英国百位绘画及铜版雕刻名家的努力和奉献使得这些作品能力求以视觉艺术呈现戏剧精髓,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
博伊德尔希望通过版画销售资助画廊,但高昂成本导致财政困难,最终在1804年破产,藏品被拍卖。尽管商业失败,博伊德尔的莎士比亚版画代表了18世纪英国版画艺术的巅峰。它们不仅是戏剧视觉化的里程碑,更推动了英国艺术的民族化进程。
对收藏家而言,拥有这些版画意味着珍藏了一段艺术出版史的转折点——一个将商业野心、文化理想与艺术精湛技艺交织的传奇。每一幅存世的版画,都是博伊德尔壮志未酬的见证,亦是英国浪漫主义艺术萌芽的珍贵遗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将展出1789-1802年初版的全套100幅铜版画。
当然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通过预约,领略到1852年的Boydell莎士比亚铜版画纽约版的风采(纽约版是出版商 Shear Jashub Spooner购买原版后对其进行了修复,通过重新雕刻磨损区域,使许多细节更加生动,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
英国博伊德 Boydell 莎士比亚幅铜版画
英国博伊德 Boydell 莎士比亚幅铜版画
英国博伊德 Boydell 莎士比亚幅铜版画
英国博伊德 Boydell 莎士比亚幅铜版画
英国博伊德 Boydell 莎士比亚幅铜版画
当18世纪的铜版再次与当代目光相遇,我们不仅是在回望历史,更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三百年前,铜版画是贵族书房的珍藏、艺术家的范本、历史的见证者;三百年后,它们从博物馆库房、私人庄园走出,等待与真正懂它们的人相遇。我们期待您的到来,共赴这场“18世纪的回望”,让永恒的艺术在当下绽放新的光芒。
展览信息:
时间:2025年7月25日—8月5日
每日13:00—21:00(需预约其他时段可私信/致电13501350298)
地点:北京昌平区北七家镇王府街21号 宝隆艺术区 A11-1
核心价值:1000幅1700年代铜版画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