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陈晓 实习生 彭瑞洋 陆飞翔 烟台报道
作为千禧年出生的“00后”,柳沣圃认为自己这代人是“承上启下的桥梁”:既从小接触传统,又能接纳新鲜的事物。“我认为我和大多数的‘00后’不太一样,我比较喜欢‘稳’,我认为我们不该被‘肆意妄为’的标签定义,我希望能用新视角激活传统。”
柳沣圃今年25岁,山东烟台人,与书法的相遇,最初源于一份纯粹的好奇——“二年级看《红楼梦》,觉得林黛玉写毛笔字时,墨水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很奇妙。”带着这份好奇,她开始了自己的书法之路。
在柳沣圃眼中,小时候的自己是个“外放的孩子”,多种才艺在身,爱表演、善主持。书法的练习像一面镜子,她逐渐看见了自己内在的力量,“提笔时,手、笔、纸的接触会触达心底,那种沉静感慢慢渗透进来,我很享受这种感觉”。从小学到大学,书法渐渐地从兴趣变成每日相伴的习惯,“有段时间我会‘睁眼即书’,除了吃饭就是写字。”这种沉浸式投入,让她体会到“忘我的快乐”,也塑造了如今沉稳平和的性格。
让书法从兴趣爱好变成专业。柳沣圃本科攻读北京语言大学书法专业,今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目前是山东省青年书协女书法家委员会委员,但她的书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入大学,柳沣圃自言也经历过非常迷茫的阶段:“我发现兴趣爱好的学习是随性的,但是专业研究是要深入书法的方方面面,我那段时间突然对专业的目标和人生方向有了不确定性。”从单纯追求技法到逐渐理解书法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个转变让她意识到,书法更是历史、哲学与心性的融合。这段迷茫期最终也让她逐渐明确了方向:“我想深入研究书法,想让更多人真正理解书法的美,而不只是把它看作‘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
今年9月,柳沣圃将踏上自己书法创作研究的博士之旅。作为深耕传统的研究者,“00后”的她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无论是书法还是戏曲、诗词,都需要走进生活,与当下产生共鸣。”她告诉记者,书法不该困于笔与纸张的单一印象,还可以在大地上书写,用扎染的颜料来书写,内容也可以是现代诗、英文歌词,形式可以结合新媒体互动。她在个人书写展中便做过这样的尝试——通过与多媒体融合的方式,让观众与作品互动,“让大家感受到,书法可以很‘潮’,也可以很日常,让受众感受到笔墨间的不同趣味。”
作为一名书法家,柳沣圃会在假期去老年公寓为老人们写对联,也会在春节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们写对联和福字。对于未来,她表示,希望成为高校里的书法老师,“不止教技法,更要让学生感受到笔墨里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