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那个年代,捡漏几乎成为了一种传奇。
很多古董商靠着那些我们不懂、他们懂的知识,从中赚取了巨额财富。
80年代,一只宋代瓷碗,可能只是一个民国的粉彩碗就能轻松换得手。
可是,这只宋代瓷碗带到香港后,价格却能翻上十倍,甚至一两万的价格成为了无数人梦想的起点。
那时候,成为万元户就是如此简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玩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些民间的人被捡漏的多了,自然也就涨了见识,很多人开始买一些高仿的做旧的古董,放在家里,故意放在灶台、角落,然后不当一回事似的。而那些去捡漏的,一看就心中暗喜,暗道自己又撞到大运了,要捡大漏!
大家各自表演一番,这个说我喜欢这件老物件,那个说这是家里传下来的,虽然不重要但是也不能平白就给了外人,而后花费一些金钱购得这些老货,却不知道,如今猎物已经成了猎人。
于是,曾经的猎人变成了猎物,大家开始意识到:这场博弈其实从未停歇,真正的赢家往往是那些能够明辨细节、理解人性的“藏家”。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与其说是市场的变化,还不如说是人心的演变。
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自己家里的老物件可能蕴藏着意想不到的价值。
那些曾经遗失的珍品,如今重见天日,也带来了无数的“收藏梦”。
然而,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有时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的虚假繁荣和真假难辨的现象让很多人失去了对古玩收藏的信心。
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在未来,谁会成为拥有最多财富的那一类古玩收藏家?
谁又能在这个波谲云诡的市场中笑到最后,成为真正的赢家呢?
随着信息的流通加速,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曾经那种依靠“捡漏”赚取暴利的机会,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藏家们的眼界不再局限于一条街、一座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平台与世界各地的古玩爱好者和专家交流、获取资讯。
一件价值几百万的瓷器,可能在一个普通的微信群里被大家一眼识破,价值的讨论和鉴定几乎是“全民化”的。
当下,古玩市场的规则,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早年间,由于市场中赝品层出不穷,不少古玩商家就凭借某些信息的壁垒,将“捡漏”当作一种生财之道。
但如今,随着仿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古玩鉴定技术的发展,真伪的辨别越来越透明。
那些打着“稀世珍宝”旗号、实际只是山寨货的古玩,早已没有了市场空间。
新的藏家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拥有一件“值钱”的物品,而是逐渐意识到,古玩收藏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价格和稀有性,更在于它的艺术性、文化性以及与历史的紧密关联。
在这一变革中,那些原本以“捡漏”为生的商家和古玩爱好者,逐渐被淘汰出局,而真正的精品收藏者、艺术投资者开始崭露头角。
这些人不再满足于对古玩市场的简单跟风,而是更加注重眼光和品位的提升。
他们开始将重点放在那些具备真正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上——那些能够跨越时间、永远闪耀光芒的“精品”、“珍品”和“极品”。
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市场逐渐规范化、精品意识逐步崛起的漫长过程。
我们聊到古玩,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是:值钱、稀有。
没错,一件真正珍精稀的艺术品,肯定是被历代重要人物所重视的,好好保存的,才能够逃过战乱、朝代更迭的。
那,古玩的精品、珍品、极品,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精品:工艺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精品,它不是单纯的稀有,而是工艺和文化的双重体现。
无论是宋代的青瓷,还是明代的家具,这些古玩不仅工艺精湛,更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审美和情感。
它们就像一件美丽的艺术品,既能看出匠人的巧手,也能让我们通过它们,感知那个年代的气息。
你要知道,真正的“精品”不仅是外观漂亮,它得有文化内涵,有历史背景,它的每一笔工艺,每一处细节,都像是艺术家的心血。
所以,未来的收藏者,不能光看它是不是稀缺,是否能“捡漏”,更要看看它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真正的精品,是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越看越有味道的。
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罐(378万),高23.7厘米,估价100-150万,300万落槌,2021年5月26日香港春季拍卖会珍品:稀缺背后的历史感
珍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稀有,它的背后更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你想想,清代的乾隆御瓷,岂止是一个瓷器那么简单,它背后是整个皇室的审美、文化乃至政治的象征。
它的稀缺性,源自它的历史价值,而不是因为几个人想要它就可以抬高价格的那种“炒作”。
珍品的价值往往是无法复制的,稀缺是它的自然属性,而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才是它最根本的魅力。一个瓷器能不能算“珍品”,就得看它能不能给你带来时间上的冲击感,让你通过这件东西,感受到一个时代的精神。
所以,收藏“珍品”的人,更多是通过它来理解历史、了解文化,而不仅仅是买个物件。
清雍正釉里红波涛锥拱苍龙教子图梅瓶,高35.5厘米 估价6500-8000万港币,成交价:7812.5万港币,2024年5月30日香港春季拍卖会极品:直击心灵的艺术
说到“极品”,你别以为它只是个贵重的东西,极品的真正魅力,是它能超越所有的物质价值,成为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它不只是某个时期的巅峰作品,它往往代表了整个时代的艺术巅峰,能够跨越时空,触动每一个人的心。
比如明代成化斗彩官窑瓷器,那种细腻的工艺,早已超越了普通艺术品的范畴。
极品的真正价值,不是靠市场的炒作和交易,而是它跨越时代的艺术影响力。它的存在,是对艺术、对美的一种极致追求,能够打动所有热爱古玩艺术的人。
北宋汝窑青釉圆洗,口径13公分,以2.6亿港元的价格落槌,加上佣金共计2.94亿港元,再次创造出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为亚洲私人收藏家竞得。其实,如果你真把古玩收藏当作财富增值的一种方式,光看市场波动是远远不够的。
市场就像大海中的一片浮萍,随时都会被风吹得东倒西歪。
真正的收藏家可不会只是盯着风口浪尖上的价格变化,他们更注重的是通过收藏去发现一些深层次的价值,把握住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财富密码。
也就是说,收藏家和市场之间,真的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关系。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两人舞:市场是大环境,它的节奏影响着收藏家的判断;而收藏家又能通过自己的眼光,反向影响市场的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位资深收藏家开始看好某个品类,他的眼光和决策很有可能会引导更多的收藏者去关注这一类,从而改变市场的方向。
但这种影响力可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对古玩背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上。你想啊,过去几十年,中国古玩市场风起云涌,但谁最早能捕捉到这些变化的信号呢?
往往是那些真正热爱古玩、懂得古玩内涵的人。市场的涨跌,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赌博,而是通过观察和思考做出的明智选择。
现如今,很多人进入古玩市场,第一反应就是“买买买”——今天买点,明天就能赚钱。
实际上,能在市场上赚到大钱的人,往往不是那些买得最多的人,而是那些最懂市场的、最懂古玩的人。
“懂”不仅仅是指你学了多少古玩的知识,而是指你能看穿古玩背后的真正价值、看懂了市场的发展。
有些人买古玩,是为了增值,另一些人则是为了财富的传承。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家族办公室也开始注重古玩,不仅仅是它的艺术价值,更因为它能在经济上给他们带来保值增值的效果。
对这些收藏家来说,古玩不只是用来“值钱”,它们还是一种财富管理工具,甚至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真正的收藏家,他们的眼力是毒辣的、眼光是深远的。
他们能看到古玩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能通过这些藏品来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历史,甚至影响到整个市场的走向。
有眼光的收藏家不只是看眼前的市场涨跌,他们更多的是在思考,这些古玩能代表什么?它们能给历史留下什么样的痕迹?这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真正价值。
所以,未来的收藏家,他们不再是单纯的“买家”,而是财富的创造者。
他们能从那些“精品、珍品、极品”中看到深层的价值,并通过这些艺术作品把它们变成财富和文化的双重资产。
在未来,古玩将不再仅仅是富人圈的私人爱好,它们会成为一种更加普及的投资方式,成为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收藏家,将是这个市场的引领者。
未来最富有的人 ,是懂艺术的人!
随着国家对古玩市场的开放程度增加,相关的法律、政策也会更加规范,这就意味着古玩的交易不再是“地下”的东西,而是一个越来越透明、标准化的市场。
未来的拍卖行,艺术品公司、经纪人公司都会成为一个有“身份证”的合法市场,真正的收藏品和艺术品会越来越值钱。
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有眼力、懂得“精品”与“珍品”价值的藏家,才是最后的赢家。
要记住,市场上的好东西永远有限的,懂得规避风险,投资那些有潜力的精品,才是你能在未来收获真正财富的关键。
收藏古玩,未来的价值不再是单纯的“钱景”,它是精神上的一种丰盈,是文化与财富的双重交集。
那些真正懂得收藏的藏家,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艺术品的外表,更是历史的深度与内涵。而这,才是古玩收藏最迷人的地方。
上一篇:这谁顶得住!李一桐写真赏
下一篇:艺术赋能乡村 共绘“蕉岭版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