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艺心向党”实践团赴毛集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创始人
2025-07-21 18:31:00
0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传承红色文化,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艺心向党”团队踏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征程。本次活动由艺术学院专职辅导员赵瑞雪老师和王刚老师带队,以“画笔添彩振兴路,青春执笔赋新篇”为主题,13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团队奔赴安徽省淮南市毛集镇陆庄村,开启了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实践之旅。

颜料绘就振兴路,艺术赋能陆庄村。晨曦初露,6月27日上午7点30分,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艺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旗帜在晨风中格外鲜艳。满怀憧憬的13名大学生在2位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带领下,同学们携带着一份以艺术唤醒乡村、美化家园的坚定承诺,搭乘前往淮南市毛集镇陆庄村的大巴。

抵达目的地后,团队即刻与当地政府展开高效对接,校政两地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授牌仪式当天在毛集镇政府会议室举行。在欢迎座谈会上,毛集镇党委书记杨晓晖、毛集镇副镇长柴化洋、毛集镇美丽办主任林克胜对“艺心向党”实践团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毛集镇的基本情况、特色产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赵瑞雪向镇政府领导介绍了实践团的人员构成、实践计划以及预期目标。双方就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节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杨晓晖表示希望实践团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毛集镇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与环境特点后,团队即刻精心策划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与“农耕记忆·陆庄风情”等主题墙绘。调色盘舞动,构图线笔直,成员们迅速投入创作。原本单调的白墙在青春的挥洒下逐渐被生动的图景覆盖,引来众多村民驻足围观与由衷赞叹,宁静的村道瞬即成为流淌着艺术气息的露天画廊。

(图为毛集镇与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 肖挺 供图)

雨中叩响智慧门,科技赋能产业兴。翌日,6月28日,细雨霏霏却未曾阻挡探索的步伐。在毛集镇政府的周密安排下,实践团队师生风雨兼程,走进毛集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实践团先后参观学习安徽毛集镇智慧农业科技园、淮景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反季节果蔬大棚)、淮南市宇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来富蛋鸡养殖场)。

安徽毛集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占地369亩,是乡村振兴的科技引领者。园内种植着芹菜、番茄等各类农作物和炮仗花等观赏植物,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智能化管理模式,实现了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实践团成员们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智能温室、无土栽培区等,深入了解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淮景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拥有二十亩葡萄种植区,园区负责人把握市场时机,建设了41个大棚,占地面积达480亩。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和精细化管理,园区实现了葡萄的优质高产,并借助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在来富蛋鸡养殖场,智能化鸡舍颠覆认知:恒温通风系统稳定运行,机器人精准定时定量投喂,自动集蛋流水线高效运转。基地负责人介绍,依托智能化管理,基地年产新鲜鸡蛋达数百万斤,真正实现了绿色高效养殖,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科技兴牧的鲜活范本。

本次学习,传统农耕与现代图景的反差在学生们心中激起强烈回响,也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乡村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

(图为毛集镇副镇长柴化洋带领同学们参观安徽毛集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 肖挺 供图)

学思践悟担使命,行走课堂谱新篇。6月28日下午,实践团来到焦岗湖影视城红色影视文化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大课堂”活动,并在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地方党史纪念馆开展党日活动学习。

基地内的百草堂、绿皮火车等场景,生动再现了革命年代的历史风貌,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各个场景背后的历史故事和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深厚内涵和伟大力量。大家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艺心向党”团队成员在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地方党史纪念馆合影 肖挺 供图)

(图为同学们在焦岗湖影视城红色影视文化基地集体打卡 肖挺供图)

薪火相传续华章,校地共育振兴苗。“艺心向党”实践团队在师生共同努力之下,5天多的时间里在实地考察和调研后,结合当地特色,将瓜果蔬菜、田园风光等元素融入设计,并精心设计互动环节。本次三下乡墙绘累计完成6面白墙,共计12幅作品,分别为:西瓜墙、葡萄丰收墙、田野风光墙、南瓜石榴字体墙、高处字体涂鸦墙、女孩打卡拍照墙、天使抱西瓜涂鸦墙、酥瓜大枣南瓜墙、向日葵电线杆、雨伞互动打卡墙、小心用电电线杆、背后蝴蝶打卡墙。

(图为墙绘间隙教村里人使用智能手机 肖挺 供图)

在墙绘创作的间隙,团队成员还关注到村里不少阿姨和老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存在困扰。于是大家主动分组开展支线任务,耐心教村里老人们如何使用社交软件与在外的子女视频通话,教老人们使用手机拍照记录乡村的变化、查询天气等。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与村民的关系更加亲近,村民们也对大学生们的到来有了更深的感触,日常的互动让本次“三下乡”之行不仅有艺术之美,更充满人文关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队长钟筱彤分享道,“当我们的画笔让村民露出笑容,当看到智能温室里用手机就能精准控制作物生长,才真正明白了‘艺术服务人民’的千钧分量,理解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作为未来的艺术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更多美的创造力和科技的想象力注入乡村振兴的广袤天地。

陆庄村墙面上的每一抹色彩,智慧园区屏幕上的每一组数据,都是学生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最生动的教材。这种用脚步丈量、用双手参与、用心灵感悟的实践,其教育意义远超教室里的理论灌输。从执笔美化乡土的倾情投入,到躬身探寻科技的强烈震撼,这趟“行走的思政大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交融,更在青年学子心中刻下时代烙印。

此次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艺心向党”团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毛集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实践团成员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年学子将把乡村的泥土气息、科技的脉动力量、艺术的服务热忱一同装入行囊,转化为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理想与澎湃动能。这场夏日里的行走与沉思,正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在淮河之畔静候新的萌发。

(文/钟筱彤 赵瑞雪 图/肖挺 赵瑞雪)

实践感悟

以青春之笔,绘就振兴新篇

参与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艺心向党”实践团的三下乡活动,是一场让我终生难忘的青春修行。

初到毛集镇陆庄村,我们便投身墙绘创作。握着画笔,将田园风光、瓜果蔬菜化为生动图景,点缀单调的白墙。村民们的赞叹与笑容,让我真切地懂得艺术能点亮乡村、温暖人心,“艺术服务人民”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化作指尖的颜料,融入乡村的一砖一瓦。

走进智慧农业园区,智能温室、无土栽培、机器人养殖,颠覆了我对农业的认知。科技赋能下,农业生产高效又绿色,电商助力农产品走出乡村,这让我看到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也深知科技是撬动发展的有力杠杆。

在焦岗湖影视城和党史纪念馆,触摸革命年代的历史痕迹,聆听先辈故事,我不再是“纸上谈兵”学历史,而是沉浸式感受信仰的力量。先辈们披荆斩棘的不易,让我明白青春该有扎根家国、担当使命的厚度。

教老人用手机时,他们的好奇与笨拙,让我意识到乡村不仅需要艺术与科技,更需要耐心与陪伴。这一趟,我看到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也看清自己能贡献的微光:用艺术扮靓乡村容颜,以科技视野传递新知,让青春在服务中扎根,让理想在实干中生长。

“三下乡”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把“为乡村振兴奋斗”的誓言,从心底搬到了田间地头、村舍墙垣。未来,我愿继续以青春为笔,蘸满热爱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长卷上,绘就更多温暖与希望。(满勤勤)

青春绘就振兴底色

在这个夏日,我随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艺心向党”实践团,踏上了毛集镇陆庄村的三下乡之旅。这段短暂却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于我而言,是一次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真切且深刻的体悟。

抵达陆庄村后,我们便迅速投入到墙绘创作中。根据村庄特色与村民需求,我们策划了多幅不同的主题墙绘。起初,面对单调的白墙,我心中满是忐忑,不确定自己的画笔能否为乡村带来改变。但当我们真正拿起画笔,将对乡村的理解与艺术的想象融入每一笔色彩时,我看到了村民们眼中的期待与欣喜,听到了他们的称赞。看着原本单调的白墙逐渐被一幅幅生动图景覆盖,我内心满是成就感。我意识到,艺术并非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它可以扎根乡土,以墙为纸,为乡村注入文化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画笔。

除墙绘创作外,我们还走进了毛集镇智慧农业科技园与淮景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我被现代农业的魅力深深震撼。智能温室里,无土栽培技术让作物茁壮成长;蛋鸡养殖场中,自动化设备精准运作。科技赋能农业的鲜活场景,让我看到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劲动力,也让我明白,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文化的滋养,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当我来到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地方党史纪念馆,一段段红色历史、一个个革命故事,让我深刻感悟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段充实而难忘的“三下乡”经历,不仅让我深刻领悟“艺术服务人民”,还让我走出校园的象牙塔,真切触摸到乡村的脉搏。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多元力量的汇聚。而我们青年学子,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所学融入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力量。(许文婧)

在乡土间书写成长

这次三下乡我感受了很多,学习到很多。跨越繁忙的城市,走进乡村,我深深感受到了人间真实的烟火气息。我明白了食物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

在乡村,看到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只有大自然的呼吸和宁静。你可以听到鸟儿的歌唱,闻到花朵的香气,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纯粹。

这次去了毛集镇,了解到了蔬菜的生长。印象最深刻的南瓜石榴字体墙,这是我们刚去的时候大家一起画的,那天非常开心,有欢笑也有汗水,大家一起忙碌着,很快乐,忙碌完吃饭感到很幸福。我们实践去了焦岗湖影视城红色影视文化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大课堂”活动,并在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地方党史纪念馆开展党日活动的学习,去看了百草堂,绿皮火车等地方,听着讲解员说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他们,要向他们学习。

我们还画了电线杆,提醒人们要小心电,画了很多很有创意的画,可以打卡拍照,叔叔阿姨们都非常的热情,给我们切西瓜吃,问我们热不热,进来休息一会,她们脸上的笑容很治愈,这次三下乡也学到了很多,学会了合作,一个墙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是要靠大家一起来完成这一幅很好看的画,学会了合作。这次三下乡拓展了知识面,增强了社会经验,锻炼和提升自己,很珍惜这次活动,三下乡是一段很美好的记忆,这次的经历,激励自己在未来学习,要更加努力。

三下乡实践结束后,很舍不得,回到学校以后还是依依不舍那段快乐的时光,希望能慢点结束,毛集的白墙记住了我们的笔触,而我们,记住了这片土地最生动的模样。(汪铭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明修栈道妥协南进,暗度陈仓解决困境,随机应变杀回井岗 1927年10月袁文才迎接秋收起义队伍到达茅坪...
原创 老... 战争年代,兄弟三人齐上阵,为祖国和平安定做贡献。 退伍后不忘初心,教育后辈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
孔子与 “殷商之源” 商丘 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纪念日。孔子,这位世界级文化名人,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原创 雍... 世人皆知雍正帝是个雷厉风行的皇帝,却不知他在位期间曾遇到过一次严峻的考验。那一年,西北战事频繁,江南...
原创 外... 世人皆知大唐盛世,却不知在那繁华背后,有多少国家倒在了唐朝的铁蹄之下。当我们翻开外国的史书,一个令人...
富阳恒通村镇银行新登支行组织参... 为深入学习新时代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富阳恒通村镇银行新登支行于近日组织客户与员工参观了新登战役纪...
原创 朱... 朱文圭(约1401年—1458年),为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之次子,其母乃孝愍让皇后马氏。南明年间,...
原创 韩... 今日新谈资: 网友:韩国国际话语权高无非是美国传媒渠道推流给他的幻觉罢了,kpop都这鸟样了 有一...
原创 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以往被战乱所侵扰的中华民族又恢复了美满和平的生活,而在这个模式下,我们也终于有时间...
原创 这...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役,真相在苏联解体后公布,日本没那么弱 世人皆知诺门罕战役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