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心放
《水浒传》中的蔡京,是北宋朝廷的权臣,官拜太师,与高俅、童贯、杨戬并称为四大奸臣。他权倾朝野,贪婪无度,利用手中权力搜刮民财,导致百姓生活困苦。书中有个历代人熟知的故事,蔡京的女婿梁中书为了给他祝寿,搜刮了十万贯金银财宝作为“生辰纲”,引发了梁山好汉的反抗,在送往京城的路上,被晁盖等人劫走。蔡京是个极其阴险狡诈之人,与高俅等奸臣合谋,最终害死了宋江、卢俊义等梁山泊好汉。简而言之,《水浒传》中的蔡京,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他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同时也警示后人,权力的滥用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作为小说,《水浒传》的素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性地描述蔡京,是无可厚非的,但从还原历史的角度看,在“奸”名遮蔽下,蔡京的才能和政绩却被覆盖了。
——兴学规模史无前例
章惇是与其科考同榜的苏轼、张载、程颢、程颐、曾巩等并称为“嘉祐十子”中的一子。某日,蔡京在路途中遇见即将任相的章惇,就把自己写的有关谋政方案呈上,其中就有《学校法》,但当时章惇的心不在此,叫他自留备以后用。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任相,他立马呈上兴学的奏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时任皇帝宋徽宗看后旋即批准。
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在全国形成了包括各州县的办学网络。据史料载,学生总数达近十七万人,学舍有近十万楹,学田有十万多顷,规模创造了历史纪录。这次办学还有个特点,就是有武学、律学、医学、书学、画学和算学等专科学校,据说后三个门类是首创,中国后来的美术院校就是在此起步的。至大观元年(1107年)起,原科举取士改由学校升贡,学生通过学校层层升级,最终经殿试合格进入仕途。
——开办各种慈善机构
在宋徽宗、蔡京时期,开办了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院。官府常常派出差人,巡视大街小巷,在街头巷内发现行乞的老人和残疾人,送到居养院去,由居养院安排食宿。居养院相当于现在的敬老院和福利院。巡视中发现了病死、冻死者,就用麻布将尸体包裹好送到漏泽园。漏泽院相当于现在的公墓。对于那些因贫病无钱医治无人护理的老者,送到安济坊去医治护理。安济坊是当时官府开办的免费医院。
这些慈善机构开办后,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办法,定期要进行严格的检查,自下而上层层汇报。崇宁五年(1106年),江南西路发现一些漏泽院办事马虎,管理不善,掩埋逝者草草了事,致使遗体暴露在外。对此朝廷专门发令,掩埋遗体一定要掘土三尺深。如此细致的管理,真格是令人感叹。
对于上述举措,著名理学家朱熹赞之为“德至渥也”,即恩德非常深厚之意。
——实行系统经济变革
蔡京搞经济算个行家里手,这是他几次被罢,又几次被重新起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蔡京发行“当十钱”,比原来的“当二钱”用料少,在部份地区推行后,确实给朝廷带来较大收益。从现在来看,发行大额货币,几乎是全世界应对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蔡京这么 干是理财或敛财,历代争论不休,但从而可以看出蔡京从事经济管理的能力。
蔡京实行经济变革是多方面的,还涉及到了茶法、盐法,漕运等。政和二年(1112年),蔡京改革茶法,形成了官府和茶商共同购销茶叶的流通体系。官府制作“茶引”,茶商购买“茶引”取得经营茶叶资格后,到产地进货,运到指点地方销售,官府实行全过程监控,并从中抽取一定的盈利,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税收。实行经济变革后,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据说,那时的国库是不缺钱的。
——艺术成就卓越
蔡京的书法以“姿媚豪健、痛快沉着”著称,体现了宋代“尚意”的美学情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蔡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有部分传世,包括《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在书法上的深厚功底和艺术追求。
在北宋时期,蔡京的书法备受赞誉,甚至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冠绝一时”,就连狂傲的米芾也曾承认蔡京的书法造诣在自己之上。
蔡京的书法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还对后世书法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他的书法风格和技法被后世书法家所借鉴,甚至宋徽宗的“瘦金体”在向行书过渡时也吸收了蔡京书法的长处。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蔡京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除了书法,蔡京在文学创作和艺术赞助方面也有建树。他著有《保和殿曲宴记》《太清楼侍宴记》等散文。此外,他还参与编纂了《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对北宋时期的书画艺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补白:看了《水浒》,知道蔡京是个大奸臣;看了本文,知道蔡京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二者结合起来,就知道蔡京的全貌了。对于历史人物,全面地历史地进行了解,方为正道。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