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读再读的人物传记!影响不止两代人
创始人
2025-07-21 00:32:22
0

阅读即生活,书中有世界。读者朋友们晚上好,湛庐君与你回顾不平凡的一周。

CHEERS' WEEKLY | No.49

娃哈哈遗产风波,让家族企业“接班人”这一话题再度成为焦点。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大多数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并不顺畅,“二代”守业并不比创业更容易。

当一代的光环与时代变化的危机双重叠加,第二代或第三代通常缺乏继承家族企业的雄心壮志或想象力,无法将家族企业发扬光大。

在20世纪初,古根海姆家族经营着世界上强大的矿业集团。此后的一百余年,从航空到政治,从新闻到火箭,古根海姆家族涉足各个领域,家族第三代掌门人哈里·古根海姆更是横跨五大行业布局全球商业版图,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与魄力与将家族财富推向鼎盛。

“当我们拥有了财富、权力、名望或者智慧的时候,如何和自己友好相处,如何和最亲近之人友好相处,如何和陌生之人以及未来之人友好相处,这可能是十分重要的学问。”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古根海姆家族“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精彩故事,再推荐三本传记作品——阅读别人的故事,在“博学”与“审问”中,学到对自己有用的态度与方法。

2025-07-20

\\用阅读看世界\\

01

《古根海姆传》:继承人必须是将其视为一种难得机遇的人,而不是用于满足个人私利

1848年,古根海姆家族的第一批移民西蒙·古根海姆从瑞士的一个犹太人小社区迁徙到美国费城,他和儿子迈耶挨家挨户地推销家居杂货,以此养活一大家子人。

1915年,《福布斯》的创办人在曼哈顿市中心的大厦采访了古根海姆兄弟公司的“掌权人”丹尼尔·古根海姆,此时这家公司已经成为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矿产业“霸主”。

20世纪30年代,丹尼尔的次子哈里·古根海姆卸任美国驻古巴大使,开始投资和推进火箭发射计划……他是五位美国总统的知己,也是商业航空和太空探索背后的关键财力支撑。

👆点击书封,立即入手

无论在创投、慈善还是政治实践中,哈里都让家族更上一层楼,也让“古根海姆”这个姓氏在美国成为“财富”的代名词。

20世纪60年代,到了挑选“下一代”的时候。哈里对自己的外孙达纳寄予厚望,上大学就送保时捷,奖励信托基金,给他在家族企业最好的实习机会——可惜达纳在哥伦比亚大学考试拿了C,在报社实习不到7周就告诉外祖父要辞职。

哈里当时什么也没说,但这对他来说是致命的一击,他给“预备接班人”外孙写了一封信:“继承这一传统的必须是那种将之视为一种特权和难得机遇的人,他们不会仅仅将之视为一种义务或是用于满足个人私利。我希望随着你的成熟,你能自己得出上述结论,并努力找到某种方法来重获被你抛弃的机会,并为之服务。”

这本传记还原了古根海姆家族在挑选接班人时的细节。“家族二代”丹尼尔因看重“坚韧”的品质而选择了哈里,哈里最终以“平和”之由选择了出身于幸福家庭、性格温和的彼得。

如果让我在两个人中做出选择,

一个人的头脑和能力都很强大,却没有坚韧的品质。

另一个人资质平平,却非常坚韧,

我永远都会选择具有坚韧品质的那个。”

02

《黄仁勋:英伟达之芯》:失败必须被公开,从错误中迭代、再迭代

不仅要学习成功的经验,还要借鉴失败的教训,更要学会改错的本事——这是大众向成功者学习经验的最大拦路虎,也是是否取到真经的核心评估标准。

在描述成功者的成就之时,很多作品都倾向于“隐恶而扬善”——突出他成功过程中的正确抉择与行动,为他打上天赋过人的“完美”标签。以致于在某位成功人士展露出“真实个性”或者“道德污点”后,人们就会大呼上当。

回到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失败是默认状态,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明白了这个道理,再看任何成功人士传记,就会特别关注一点,这本书有没有讲述成功人士犯错和失败的“糗事”,以及他应对错误与失败的态度与方法。

在写作《黄仁勋:英伟达之芯》的过程中,作者斯蒂芬与黄仁勋多次见面,并采访了黄仁勋亲荐的200位受访者(包括他的员工、联合创始人、竞争对手以及昔日的老友)。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过于”真实的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以至于黄仁勋称:“我希望在书出版前,我就已经死了。”

⬆️点击书封,立即入手

“你只能选择坚强,勇往直前”

“我们一无所获,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错误的”

“失败必须被公开”

“绝望才是成功之母,灵感不是”

“我们公司离破产只有三十天”

“不断迭代,迭代,再迭代,执行,执行,再执行”

这些都是本书中的原话,一家公司的领导人对于失败或者错误的观点和看法,决定了公司的未来。出现了错误,是讳疾忌医,还是公开探讨?从本书中的描述也可以看到,承认错误与失败需要勇气,而这违反人的天性。

真正的强者承认犯错和失败的目的,他需要的不是证明自己伟大,是需要将团队的注意力和精力导向查出错误的原因和尽快纠正错误,这也是书中阐述的创业的冒险精神——勇于接受失败,并愿意承担后果的魄力。

03

《鞋狗》: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中,只剩前行者,一步都不能停

菲尔·奈特在大学毕业后并没有以一份稳定的工作作为自己的成人礼,那个热衷于跑步的年轻人在身体剧烈运动的同时,思想也在自我挣扎。

“命运把我变成了一个不错的跑手,但不是伟大。” 奈特从小梦想成为一个职业选手。在大学里奈特是一个不错的跑手,但却没有希望成为全国冠军参加奥运会,毕业之后他先去读了商学院,后来成了一名会计。

但对于跑步的热爱,让他开始痴迷于日本生产的Onitsuke Tiger运动鞋,于是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开始在家乡小镇上贩卖Onitsuke Tiger。很快父母家的客厅和车库成为了仓库,里面堆满了运动鞋。

没有人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第一年他的小公司销售额是8000美元;五年后的1969年迅速增加到30万,而在1980年上市的时候销售额达到800万。

⬆️点击书封,立即入手

是热爱让奈特坚持了下来,半个世纪后,奈特在《鞋狗》中这样告诉年轻人:

我想告诉他们,慢下来,按下暂停键,认真想想接下来的四十年你想怎么度过。我想告诉那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要为了一份工作或者职业而安顿下来。

去追寻内心的召唤。即使你不知道那个召唤是什么,但不要停下脚步。如果你这样做了,就可以更容易克服日复一日的疲惫,抚平内心的失望,达到你想像不到的高度。

菲尔·奈特于1972年正式推出耐克品牌。初创期的耐克进入了已经是一片红海的美国运动鞋市场,竞争对手中包括很多今天依然耳熟能详的品牌,如彪马、迪亚多纳、威尔胜、斯伯丁、New Balance。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唯一的答案就是创新。于是,人类运动鞋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创新诞生了——气垫鞋。

我希望自己的一生更有意义,自己能有目标,有创造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重要的是,我要与众不同。我希望在世界上留下个人存在的印记。我希望获得胜利。

不,这么说不准确,人生不一定会赢,而我就是不想输。

——耐克创始人 菲尔·奈特

全年买书享5折~

本期策划:xiaoyu

编辑:芦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师... 隋唐演义有“秦琼卖马”,而新四军中也有师长卖马。此师部断粮,新四军师长只好卖战马换粮食,可刚卖完马,...
原创 蜀... "蔑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三国鼎立的时代虽然不长,只存活不...
原创 如... 提起梁山好汉,人们心中就会感到敬佩,不过人们心中也有一件事非常好奇,那就是这108位好汉中,谁的武功...
原创 千... 在豫西洛宁县兴华乡袁凹村东岭上,生长着一棵2000多年树龄的老柏树,它不像其它树一样直立生长,而是树...
原创 他... 1912年2月12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秦始皇以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颁布退位...
原创 诸... 诸葛亮一天能吃一斤米,司马懿却断定他活不长了,原因很简单,司马懿自己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但诸葛亮吃得...
原创 崖... 崖壁上发现一石碑,上面的文字让国人热泪盈眶,专家:传说是真的 小人物也可以干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只...
原创 一...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集中数个整编师进攻华东解放区,虽然华中野战军连续打了几次胜仗,但由于国民党军...
原创 古... 你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谁才是用枪最厉害的武将吗? 我敢肯定很多人会说,是冷面寒枪的俏罗成,亦或是抗...
原创 5... 背井离乡,是一个令人心酸的词语,在离开家乡的那一刻,浓重的思乡之情便扑面而来,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