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打起手鼓唱起歌”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全疆巡演团队抵达哈密伊州区。当晚9点,征尘未落的演员们开始连夜彩排。
这场覆盖新疆14个地(州、市)及周边兵团师(市)的巡演活动,搭配着各地优秀民间艺术,每到一地便深入城乡广场、景区、商超……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尽情展现新疆多元文化的魅力。
开放式的彩排现场,吸引了周边百余名群众自发围观。人群中,21岁的王正宇兀自跳了起来,舞姿与台上的演员完美配合,仿佛经过了精心排练。
巡演工作人员被他的热情感染,交谈中他用含混不清地说:“我就是喜欢跳舞,一听到这种音乐就想跳!”同时也了解到,王正宇是一位唐氏综合征患者。
“跃出”观众席
7月10日晚,巡演活动在伊州区时代广场正式拉开帷幕。
由于在前一天的彩排中被发现,王正宇被工作人员特意安排在观众席第二排。当《帕米尔的春天》的手鼓声与笛子声在舞台上奏响,王正宇便跟随旋律来到舞台与观众区的空地,起舞。
在现场近千双目光里,王正宇点步、转圈、绕腕、波浪手,一招一式与台上演奏家严丝合缝,维吾尔族舞蹈的韵味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疆民间艺术季舞台的开放与包容,对于这种“闯入”并不视为干扰,反而送出真诚的欣赏和炽热的绽放。
一曲终了,他用标准的维吾尔族礼仪,向台上的演员深鞠一躬,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是谁家的巴郎子”“这是安排在观众席的演员吗”不认识王正宇的人们窃窃私语。
“让民间艺术走上‘舞台’、走到‘前台’,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更加直观可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蒲怀民在介绍新疆民间艺术季时如是说。
所以,一切并非偶然。哈密伊州区的普通老百姓与新疆民间艺术季温暖相遇,王正宇与《帕米尔的春天》热情相拥,一切的发生便顺理成章。
因为爱,所以爱
7月13日,在结束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的演出之后,回到哈密市的民间艺术季巡演团队来到王正宇的家中家访,攀谈中了解到他的身世。
王正宇的母亲姜红说,他出生时被诊断出患有唐氏综合征,还伴有心脏缺损。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周岁,但在家人精心照料下,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由于患病,王正宇的语言表达能力远不如常人。小时候,姥姥跳广场舞,王正宇就坐在一旁静静地看,渐渐地,他开始跟着比划。家里人发现了他的兴趣。
在哈密伊州区的时代广场,夜幕降临,热爱舞蹈的群众便会如约而至。每天晚上9点整,王正宇都会来到广场,认真观察跳舞的人,一遍遍地模仿。长久地沉浸、观察,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韵律一点点渗透进他的感知。
“一开始他只是在家里跟着音乐扭动,后来慢慢地,就敢在广场上跟着大家跳了。”姜红把儿子跳舞视频拿给教艺术的老师看,“他那个转圈,老师说健全人有的好好还转不全呢。”
王正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让这个家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因为他的病,我有过自卑,但是现在我很骄傲。”姜红说,她能感觉到儿子在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家访中,姜红当面给儿子唱了一首《隐形的翅膀》。母亲唱歌时王正宇显得有些害羞。
终章之后,还有序幕
“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从这个角度而言,新疆民间艺术季疆内巡演正是打破舞台的边界,让优秀的民间艺术真正回归孕育它的土地和人民,让文化的盛宴惠及每一个角落、触达每一个心灵。
王正宇对维吾尔族舞蹈的热爱,诠释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人们看到了在逆境中绽放的生命热度。
得知王正宇的事情后,哈密市文化馆联系到姜红,表示现下正是暑假,各种包括歌舞在内的各种兴趣班,王正宇都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参加。
哈密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赵丽介绍,即便王振宇更喜欢在开放的环境里学习,也会在广场舞的培训中给他预留名额,届时让他来学习体验。
“今后,也会根据他学习体验的情况,尽可能为他提供展示的平台。”赵丽说,哈密市文化馆也会去关注像王志宇这样的特殊人群,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在巡演舞台下的“闪光”,或将让王正宇开启一个新的序幕。“这对我们算是一个幸运。”姜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