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书奇谭
编|古书奇谭
“本文所有信息均来源于权威媒体报道”
94岁的老艺术家杨少华,突然离世,速度让人措手不及。当天上午,他还顶着40度高温出现在一家小饭馆剪彩,下午却静静地走了。
原本大家还没来得及送他最后一程,结果他几个儿子的表现让人气炸,深入了解才知道,这帮儿子被骂一点儿都不冤,真是太狠了!
杨少华的一生,堪称跌宕起伏。1932年他出生在北京,家中排行最小,头上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只知道他是个拉洋车的。
母亲独自抚养几个孩子,生活极其拮据,甚至经常连顿饭都难以保证。为了填饱肚子,杨少华从小就跟着妈妈在街上捡别人烧剩下的煤球核,勉强维持生计。
那个年代,相声多数是世家传承,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杨少华既非名门之后,家又穷得叮当响,想学相声实属难事。
但命运还是给了他一丝转机。1944年,12岁的杨少华进入北京启明茶社,拜郭荣起为师,开始学习相声。
他的婚姻是姐姐帮忙安排的,相亲认识了朱志英后两人便结了婚。婚后生了四个儿子,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直到快60岁时,他遇到了人生贵人,两人合力打造的《枯木逢春》让他声名大振。他开创的“蔫哏”表演风格,广受欢迎。
成名来得晚,杨少华为家庭付出太多,他的几个儿子也被寄予厚望,最受宠的小儿子杨议尤其引人注目。
杨议从小生活在相声世家,天赋异禀,后与父亲搭档,在央视相声比赛中拿了冠军。郭德纲还在默默无闻的时候,杨议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第二个能耐不小的是义子杨进明,也是在相声界颇有实力。其他儿子各有发展,大儿子杨威曾是工人,后半路出家学相声,虽然天赋一般,但很勤奋,如今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剩下两个儿子分别从事餐饮和房地产,也都算小有成就。
按理说,有这么多儿子,晚年应该不用担心生活了,结果真是这样吗?
现实里,很多看似孝顺的家庭,其实将亲情当成了生意。杨少华的子女们,似乎没真心想让老人安享晚年,反而拼命把他塑造成变现的工具。
就在昨天,杨少华走了,94载风雨,有过艰辛,也见证了儿女成长,可他的儿子们却因为一些行为被骂得体无完肤。
这事得从去世当天说起。生命的最后一天,杨少华还在为儿子们“打工”。烈日炎炎,地面柏油都快融化了,普通人都懒得出门,94岁的老人却没得选。
三儿子杨伦和小儿子杨议推着他坐轮椅,出现在一家海鲜饭店的开业剪彩现场。
视频里,杨少华瘦得像风一吹就倒,眼神迷离,嘴唇微张,整个人半昏迷状态,这算什么?生命最后一刻还得工作?
视频在网上疯传,网友炸开锅,纷纷留言说儿子们把老人当成摇钱树,“吸血”老人。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儿子们没有回应,反倒删了视频,这举动更激怒了网友。
网友还扒出账号历史,发现“杨爷爷的快乐生活”几乎每天更新带货视频,少则一天一条,多时一天七八条。
杨少华有时一天拍八个广告,试吃各种产品,千篇一律念广告词。视频中他身体摇晃,面色阴沉,甚至坐都坐不稳,却仍强颜欢笑。
94岁的老人不仅拍视频,还得频繁出席商业活动,成了儿子们的“商业吉祥物”。
说多可笑多悲哀都不为过。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究“孝”,如今却变味了。有人把孝顺当成演戏,挂在社交媒体上炫耀,却背后当老人赚钱工具。
那杨少华为什么晚年会变成这样?他曾是辉煌艺术家,难道不能平静度过晚年?答案或许藏在他生前偶尔透露的言语里。
儿子们被骂得凶,也不是无缘无故。细看杨少华一生,他为家庭付出太多。
有次和程野聊天,程野问他一天拍三四个带货视频,杨少华说:“不是三四个,是十几个。”他还说自己一点儿开心都没有,他们把他当驴使唤。
虽然有人说这是笑话,但杨少华说话的神情根本不像开玩笑,苦闷写在脸上。
这些年,他被儿女“运营”得死死的。更扎心的是,强迫吃油炸淀粉肠、高糖酸梅汤这些高血压忌口的东西。医生都说高血压要少油少盐少糖,可他镜头前却被喂这些。
事发后,有人替儿子辩解,说老人也有选择权,或许乐在其中。但视频里杨少华的疲惫,哪里像“乐在其中”?
就算老人同意了,儿女也该从健康角度劝阻吧?
不仅让父亲成带货网红,杨议还曾借父亲名气和德云社对抗。
德云社崛起后,杨议网上喊话,搬出老爹名号与郭德纲“隔空交锋”,实际上就是利用父亲名气抢地盘。
这就是杨议的作风,靠父亲名气混圈子。侯耀华曾提醒别过度消费父亲形象,杨家兄弟根本不听。
早年杨少华还自曝卖房借钱给小儿子杨议买古玩,藏品不少,价值不菲,显见对小儿子的溺爱。
其实很多老人都身不由己,怕麻烦儿女,怕被嫌弃,虽然心里不乐意,却只能默默忍受。
杨少华估计也是这样,虽然偶尔不满,但大多数时间配合儿子安排,一天十几个视频拍得起劲,一直坚持到生命尽头。
这样的故事其实不鲜见,社交媒体时代越来越多老人被推上直播带货前线。表面陪伴,实则消费老人形象和尊严。
老艺术家走了,愿社会引以为戒,让更多老人安详体面度过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