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漆工史》
[日本]六角紫水 著
周勇 徐川林 译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5年7月
漆艺术拥有数千年的漫长发展传承历史,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对它的了解却极为有限。日本学界关于漆艺术的研究,是在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前身之一)创立并设立漆工学科以后,才开始有组织地开展的。在此之前,漆艺术的传授途径多为师生间的口耳相传,配方隐秘,几乎没有留存下来的可供研究的书籍和资料。漆艺的研究者与从业者们能获取的记录不过是冰山一角,这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背景下,《日本漆工史》的出现,恰似一道曙光,为这一领域带来新的希望。
六角紫水作菊莳绘螺钿书棚
本书作者六角紫水作为东京美术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是日本近代漆艺家、日本现代漆艺发展的先驱,有着丰富的创作与研究经历。一直以来,他都致力于漆艺术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并作为教授一直工作到了昭和十八年(1943年)。受益于此,他常有机会接触大量古今漆艺作品。他在直面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对作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以及制作时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研究。在理论方面,他也在古今文献的对照过程中积累了许多资料。最终,六角紫水将毕生积累的学识和资料整理成册,完成了这部《日本漆工史》的创作,旨在为漆艺术历史的连贯贡献力量。
玉虫橱子
泽千鸟螺钿莳绘小唐柜
如今,距离本书最初面世之时已过了近百年。随着后续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漆艺专家人才辈出,也不断有新的考古材料被挖掘出来。在此背景下,书中的一些观点难免因时代局限性显得有失偏颇。但或许是因为受众群体需求的特殊性,在中日两国,漆艺术领域出版的书籍仍然十分有限。因此,从满足社会需求、明晰漆艺研究发展史的意义上看,对这部著作的翻译引进仍然十分有意义。
本书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日本漆工艺的历史、日本漆艺名人录与六角紫水对中国漆工古籍《髹饰录》的精彩解说。
在日本漆工艺的历史部分,作者按照历史沿革顺序系统地考证研究了日本漆工艺的发展,这也是本书的重点部分。作者将日本漆工艺的历史拆分成为上代期、奈良时代、藤原时代、镰仓时代、足利时代(包含南北朝时代)、桃山时代、德川时代、明治时代等多个时期,详细讲述日本漆艺术的发展历程,而对于其他国家的部分则只作大概说明,逻辑合理且简洁。
桥莳绘螺钿砚箱
日本漆艺名人录则让我们得以认识那些在日本漆艺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物,他们的技艺与生平,丰富了日本漆艺的内涵。
内页展示-《髹饰录》影印版
对中国漆工古籍《髹饰录》的解说更是本书一大亮点。《髹饰录》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本关于漆艺方面的古籍,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近百年前的某一天,六角紫水在东京的旧浅草文库(日本明治初期设立于东京的公立图书馆)中奇迹般地发现了它的手抄孤本,并在书中记录了这一难得之事。昭和二年(1927 年),中国的朱启钤先生和阚铎先生将作者的已故好友大村西崖先生在前年亲手抄写并赠予朱先生的一部分《髹饰录》作为底本重新翻印出版,使得这一近乎绝迹的珍本终于能够重现于世。
为了使日本的漆艺从业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六角紫水对书中记载的工艺与当时日本漆艺界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比较并一一对照,形成了他个人对《髹饰录》的简单备注与解说,在本书中以“紫水云”的形式呈现出来。
六角紫水的注解不仅仅为当时的日本读者理解这部古籍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今天的中国读者来看,这更是一场明代的漆艺作者与近百年前的日本学者的跨越时间空间的奇妙对话。
向左更多
[日本]六角紫水,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教授。1883年考取东京美术学校,成为漆工科的第一届学生。1893年留校担任助教,与校长冈仓天心一起研究古美术,为日本天皇和皇室设计创作了大量御用漆艺术品。1904年赴美在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大都会美术馆从事东方美术品的整理。1908年回日本在母校任教,带领弟子投身正仓院宝物和乐浪漆器等古代漆艺领域的研究和创作。
周勇,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漆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设计师分会秘书长。曾三赴日本访学。
徐川林,江苏南京人,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
文字 | 设计出版中心
制作 | 设计出版中心
校对 |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