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近日,江西景德镇瑶里古镇收门票致村民不满,村民纷纷指引游客逃票一事,引起各方关注。据报道,一位自称是瑶里村的居民发文称,长期以来,除村内三座老建筑外,古镇对所有人免费开放,村民日常通行和游客参观都很方便。但近日,古镇周边设置了多个卡点,开始对进入古镇的人员收费。瑶里景区运营公司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最近升级了管理,可能对村民出行造成影响,和村民产生了一点儿小矛盾,双方正在沟通。(新京报)
古镇整体式微的大背景下,减免门票成了大势所趋。置于这种大背景下,瑶里古镇颇有一股“逆行”的架势,从“免费进入”改为“买票游览”,景区运营公司,很自信、很强势。门票收入,是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营收。但同时,这种营收往往也是最简单粗暴的、代价最高的。门票经济,之所以一直存在着争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使得旅游产业的商业模式单一化,并且也有损于利益的多元化共享。
村民不满景德镇瑶里古镇收门票,自发引导游客避票,直观呈现出了这种内在的矛盾。一个很显然的逻辑是,村民并不能从“门票收入”中分一杯羹。或者说,至少从目前来看,相关运营公司并未就此给出分配方案。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从不收门票到收门票,大概率是会影响游客来此游览的意愿,劝退效应之下,游客少了,在当地的食宿等消费,相应也就少了。这一结果,属于是动了村民蛋糕,自然招致了强烈的反弹。
发展文旅浪潮方兴未艾,但也应该看到的是,一些地方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都属于资本驱动、逐利至上,其并没有对当地的消费市场和群众就业,产生足够的带动作用。景区是景区,村镇是村镇。村民无法从景区发展中获益,那么就很容易通过“带客走小路逃票”等方式来拆台、来谋取私利。如何让村民融入文旅产业的主升浪,使之成为建设者、获益者,这不是一道容易的题,却是一道必解的题。
都在说古镇旅游该打破门票依赖,可什么才是古镇旅游的正确模式呢?也许,从一开始,相关项目的开发,就不应该单纯从商业逐利的角度设计,而理应将对当地社区、社群的普惠效应纳入前置考虑。给更多村民一个角色、一个工作,以及一种认同感,有些事情也就不至于这么难看了。
上一篇:民间陶艺工匠复原古代制瓷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