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竹编匠人开发宠物用品带动乡村就业
创始人
2025-07-15 10:32:22
0

传统竹编匠人跨界创新:宠物用品新赛道激活乡村就业新引擎

在浙江安吉的竹林深处,一场关于传统手工艺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65岁的竹编匠人王德发带领20余名村民,将传承百年的竹编技艺与现代宠物经济结合,开发出竹制猫窝、鸟笼、宠物食盆等系列用品,不仅让濒临失传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更带动全村30余户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产值突破500万元。

破局:从“守艺”到“创艺”的转身

安吉竹编始于明代,其“经纬交织、疏密有致”的技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塑料制品普及和劳动力外流,当地竹编作坊从巅峰时期的200余家锐减至不足10家。“一根竹子编一天只能卖30元,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王德发道出行业困境。转机出现在2021年,一位上海宠物博主定制的竹制猫爬架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这让王德发意识到:传统工艺与宠物经济的结合或许能开辟新蓝海。

创新:非遗技艺的现代化演绎

团队历时8个月研发出“竹钢复合工艺”,通过高温碳化处理增强竹材韧性,再以食品级蜂蜡涂层确保安全性。针对宠物习性设计的弧形抓板、可拆卸清洗结构等细节,让产品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目前,已推出“喵竹阁”“汪竹居”等5大系列30余款产品,其中竹编鸟笼获2023年中国宠物用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单品月销超2000件。

“每件产品都要经过选竹、开片、编织、打磨等12道工序,老匠人负责核心编织,年轻人操作数控切割机,效率提升3倍。”王德发展示着手机里的生产管理系统,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订单数据。通过“线上接单+家庭作坊”模式,村民们既能灵活安排时间照顾家庭,月收入又比传统农作增加4000余元。

赋能:乡村振兴的链式反应

项目带动周边形成“竹林种植-半成品加工-电商物流”的完整产业链。村里闲置的礼堂被改造成直播基地,95后返乡青年李薇带领团队打造“竹宠侠”IP,通过短视频展示竹编过程,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500万次。“现在每天要发300多个包裹,带动12名村民从事打包、客服工作。”李薇说。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文化传承。王德发在村小学开设竹编兴趣班,用宠物玩具作为教学载体,吸引200余名孩子参与。“孙子现在会骄傲地和同学说,爷爷编的猫窝在网上卖到美国去了。”村民张秀兰的笑声里满是自豪。

未来: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之道

目前,团队正与高校合作研发抗菌竹材,计划开发智能宠物用品。当地政府已将“竹宠经济”纳入乡村振兴规划,拟建设非遗工坊产业园,引入3D打印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我们不仅要让竹编活下去,更要让它成为乡村时尚的代名词。”王德发抚摸着新设计的熊猫造型猫抓柱,眼中闪烁着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的光芒。

这场发生在竹林间的变革证明:当非遗技艺找到现代语境的表达方式,当乡村资源对接城市消费需求,传统与现代不仅能和谐共生,更能激发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据统计,全国类似的文化赋能乡村项目已带动超200万人就业,年创造产值逾80亿元,一条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互促共进的新路径正在徐徐展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据新浪财经报道,韩国产业部周日发表声明称,韩国贸易部长吕汉九周六在华盛顿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
早起能不能喝茶? 早上能喝一杯香浓好茶,无疑是一大享受。茶的成分中,咖啡因、儿茶素和茶多酚还能增加胃液分泌,促进消化道...
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之路张弛声... 琉璃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古...
德日战争罪责反思的差异 刘军/文 日本与德国同为二战的策源地和战败国,但是两国战后反思的进程和程度非常不同。德国基本上彻底...
原创 末... 溥仪是中国几千年来我们唯逐一个可以看得见其照片,听得见其声音的天子。他这一生过得特别的不顺,总是在颠...
原创 原... 前一段时间上映了一部电视剧,叫做大明风华,里面的开头就是以朱棣靖难成功骑马走入南京开始,电视剧中的那...
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建设持续深... 五四大街,北大红楼静静矗立再现“觉醒年代”;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一件件文物串讲伟大的...
原创 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乱世更迭,百姓流离失所,大约三百年的时间堪称是中华文明最为动荡的时期,然而佛教却...
原创 朱... 前言: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大明王朝首任皇太子朱标巡视陕西。皇太子的这次出巡,一向被认为是...
一场跨越时空的警察对话 略显陈旧的外套上,拉链已经掉漆,内里衬衫的第一粒扣子一丝不苟地扣着……眼前的老人坐在床沿上,身板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