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银行奉贤支行奉城网点内丝竹婉转,掌声不绝。30余位银龄学员身着精致戏服,在特约讲师、奉贤区沪剧艺术非遗传承人肖芹芳的带领下,以一场韵味悠长的沪剧经典唱段汇报演出,为历时八周的首期“沪韵‘申’远”沪剧研修班画上圆满句号。
舞台上,老人们专注的眼神、舒展的身段,生动诠释着文化养老的丰富内涵,也让这个银行网点变成了充满温情的“银发乐园”。
银行搭起文化便民桥
这场沪剧盛宴的背后,是上海银行对社区需求的敏锐回应与主动作为。
去年年末,上海银行特邀黄奕警官在奉贤区开放大学开展反诈课程,现场座无虚席的热烈反响,让上海银行注意到:老年群体不仅需要实用的金融知识,更渴望优质的文化滋养。奉城成人学校负责人的一番话更点明了痛点:该校千余名65岁以上学员中,不少是沪剧爱好者,但因路途远、交通不便、专业师资少等问题,“想学戏却迈不开腿”成了大家的共同困扰。
“群众有需求,我们就有行动。”上海银行奉贤支行迅速对接各方资源——一边联动奉城成人学校摸清学员诉求,一边接洽奉贤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最终促成沪剧非遗传承人走进网点,把艺术课堂搬到了老人们的“家门口”。
网点变身“沪剧小课堂”
5月下旬开始的近2个月内,每周二上午9点,上海银行奉城网点的多功能厅便准时变身“沪剧小课堂”。
作为奉贤区沪剧艺术非遗传承人、区沪剧协会秘书长,肖芹芳老师带来了“硬核”课程:从沪剧百年源流讲到经典剧目背后的故事,从唱腔里的吴侬软语技巧到身段表演的细节拿捏,系统又生动的教学让学员们沉浸其中。
原本计划20人的小班,因报名太过火爆迅速扩容至30余人。两个多月里,银发学员们不论晴雨,次次提前到场,有的带着笔记本记唱腔要点,有的课间拉着老师请教身段,课堂成了退休生活里最期待的“文化课堂”。
金融+文化润泽银龄生活
这场持续近两个月的沪剧之旅,不仅丰富了银龄学员的精神生活,更让银行与社区的情感纽带越系越紧。
学员们在学戏之余,常会顺道浏览网点摆放的各类金融消保知识,或办理办理养老金开户、支取,以及理财咨询等业务。“以前想学沪剧要跑很远,现在上海银行把肖老师请到了家门口,这里就是阿拉的快乐老家。”班长李致霞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金融服务不再是冰冷的柜台交易,而是融入日常的暖心陪伴。
据悉,上海银行近期还与上海老年大学合作,精心筹建闸北支行、市南分行两家教学点,并将于9月1日正式开课,致力于为银龄群体搭建起“终身学习、快乐生活”的优质平台。未来,上海银行将继续深耕养老金融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加大适老化服务供给,为银发群体打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美好生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编辑:孔德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