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广东省2025年世界青年技能日首场主题活动在广州正式启动,世界技能大赛粤港澳三地选手代表、部分在穗技工院校师生、青少年学生、有关行业企业代表及省市人社部门等600余人汇聚于此,聚焦技能领域新技术、新生态、新路径,探讨产教融合新变化。“技能照亮前程”的主题在此刻愈发鲜明。
技能的价值,自古便被赋予深刻寓意。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当前,广东制造业的齿轮正加速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奔涌向前,当高端制造业占GDP比重不断攀升,如何让青年技能人才握紧时代的“金刚钻”,拥有敢揽“瓷器活”的自信和底气?广东正将答案书写于产教融合的升级实践中。
广东以宏阔格局为青年锻造“金刚钻”,其根基在于构建了规模与质量并举的坚实底座。目前广东共有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超600所,在校生近300万人,职业教育体系规模、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再加上此前3所高职院校正式获批升格为职业本科大学,至此,广东共有7所职业本科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本科第一省”。这绝非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对人才能力结构进行的战略重塑,为青年打通了技能精进与学历提升的“双车道”,真正让技能之路越走越宽。
宏大规模背后,也面临着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结构性挑战。传统职教体系下,“校热企冷”的困局长期存在,广东的破局之道,是从“规模最大”向“生态最优”跃升。
日前,《广东省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出台,完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机制和支持政策体系,在技能人才供给链上探索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衔接融通机制。充分向技能生态链下放技能评价自主权,聚焦产业用工标准推动开发人才评价标准。
这一政策的出台,勾勒出岗位牵引、标准驱动、评价互认的协同生态,堪称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的“2.0版本”,其本质是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痼疾的制度创新。目前,广东已遴选了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构建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院校人才培养为基础、技能人才评价为纽带的技能人才供应链,吸引了比亚迪、格力、优必选、希音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837家企业培养技能劳动者约13万人次、开展技能评价约11万人次。将企业真实需求嵌入教学核心,让课堂直面车间难题,让实训与产线升级同步,青年所学便非纸上谈兵,而是真正适配未来竞争的“金刚钻”。
当广东以全国领先的职教体系为基座,以职业本科教育的破冰行动打通青年上升通道,以产教评深度协同生态链为引擎,让更多青年能够握紧“金刚钻”,敢于也善于揽下时代赋予的“瓷器活”,技能报国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无数青年用双手书写的生动篇章。
文丨谢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