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的白墙映着孙先生泛红的眼眶,他攥着诊断书的手微微发颤:“盛大夫,这渐冻症,真的只能等着全身冻住吗?”
盛大夫指着药柜里的黄芪说:“你看这药材,晒干了还透着韧性,就像人的气血。渐冻症不是冰窖,是气血走不动了,神经得不到滋养才慢慢‘冻’住。”
他48岁,教了25年书,现在连握粉笔都费劲。确诊两年,西医开的利鲁唑吃了不少,可抬臂时肩膀像坠着铅块,说话也越来越含糊。
“你舌头上有瘀斑,脉摸起来细涩,这是气血堵在经络里了。” 盛大夫翻开处方本,“得用黄芪补气当‘引擎’,人参添柴加火,再让蜈蚣、全蝎这些会爬的药材当‘疏通工’。”
药抓回来那天,孙先生的妻子特意问:“这黑乎乎的东西真管用?”盛大夫教她把黄芪、当归、枸杞泡成茶,叮嘱每天煎药时放三条蜈蚣——别看吓人,它能钻到最细的经络里打通淤堵。
两周后复诊,孙先生进门时没让家人扶。“夜里胳膊不跳了,手指也能弯些了。” 他说话还带点含糊,眼里却有了光。
盛大夫调整药方时加了熟地黄:“你肝肾像缺了水的泉眼,得添点滋润的。” 又让他把地龙磨成粉入药,这东西能在土里钻,入药就能通神经。
两个疗程过去,孙先生居然能自己端起茶杯。他站在诊室中央,扶着墙慢慢走了两步,虽然还不稳,却比初见时挺拔了不少。1511
“您看,”他指着窗外抽芽的柳树,“就像这树,只要根还活着,总能冒出新枝。” 药罐里的黄芪还在咕嘟作响,盛大夫知道,有些被冻住的希望,正在药香里悄悄融化。790
其实对付渐冻症,关键就在“通”与“补”:黄芪、人参补上亏空的气血,像给神经通上暖流;蜈蚣、地龙钻开淤堵的经络,让能量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早期手指不利索、走路发沉时就开始调理,效果往往更明显。就像孙先生常喝的代茶饮,简单三味药,却能在日常里慢慢滋养神经——有时候,希望就藏在这些日复一日的坚持里。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