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变身记开始咯!"7月10日,在河南信阳商城县郭窑村的百年龙窑旁,武汉理工大学"M+窑"非遗传承社会实践队队长蒲廷熙敲响陶铃,30名小学生立刻围上陶艺工作台。在这里,他们将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陶艺绘画体验之旅,感受传统陶瓷艺术的魅力。
实践队员化身“小老师”,为孩子们生动讲解了陶艺历史文化,并现场演示揉泥、拉坯、修坯、上釉等传统技艺。在队员们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亲身体验了陶泥揉捏、拉坯造型与陶坯彩绘,创作出充满童趣的杯、瓶等作品,课堂洋溢着探索与创造的欢乐。
此次活动建立在团队扎实的前期调研基础上。实践队深入郭窑小镇,考察古窑遗址、作坊及现代工作室,并专访了两位代表性匠人:省级非遗传承人姜春海师傅阐释了技艺精髓与当代传承挑战,强调“守正创新是手艺传承的根脉”;民间工匠郑尚富师傅则分享了“用心感悟泥土性情”的实践真知。匠人们的坚守与智慧,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保护的文化使命与匠人担当,为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郭窑制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以生产生活陶器闻名,至今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柴烧龙窑和手工工艺,是省级非遗“郭窑陶瓷烧制技艺”的重要传承地。此次实践队将青春活力融入非遗课堂,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是助力当地探索“非遗+研学+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现了青年学子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责任与担当。(通讯员 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