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第13期)||这些不容错过的新书等你翻阅!
创始人
2025-07-11 21:02:36
0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不知你们是否总是对新出版的书籍满怀期待?

今天,我迫不及待地要将几本熠熠生辉的新书推荐给大家,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充满惊喜的阅读之旅,在文字的海洋中感受无尽魅力。

《曾子 子思子 孔丛子

陈桐生,孙雪霞译注

【出版年】2025

【馆藏地】图书馆314室

【索书号】B222.04/3

【简介】

二人合作译注的《曾子·子思子·孔丛子》属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系列,2025年新版采用精装867页、128开胶版纸印刷,系统梳理了孔子后学思想谱系。译注团队以《礼记》《大戴礼记》《郭店楚墓竹简》等古籍为底本,首次将《孔丛子》中《小尔雅》等训诂文献与子思学派核心著作《中庸》《五行》全本纳入译注范围,并增补《曾子全书》佚文与宋代汪晫辑佚成果。注释部分融合汉代赵爽、北周甄鸾、唐代李淳风等历代注家精华,译文力求信达雅兼备,同时通过“题解”“注释”“译文”三重结构,揭示曾子“三省吾身”的修养观、子思“致中和”的心性论以及孔氏家族六百年学术传承,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部研究儒家道统体系与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权威工具书。

论确定性

(奥)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著

【出版年】2024

【馆藏地】图书馆204室

【索书号】B017/28

【简介】

《论确定性》是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于晚年(1950-1951年)撰写的哲学笔记集,集中探讨“确定性”这一核心问题,是其后期思想的重要结晶。

该书以回应英国哲学家G.E.摩尔对怀疑论的反驳为起点,通过568则碎片化札记构建思想实验。摩尔曾以“我有双手”“地球在我出生前已存在”等常识命题论证外部世界的存在,维特根斯坦则揭示其混淆“知识”与“确定性”的谬误:知识总伴随怀疑可能,而确定性命题(如“这是我的手”)是语言游戏的“枢纽命题”,构成人类认知的基石,无法被逻辑证明或质疑。他批判笛卡尔传统追求绝对确实性的认识论范式,主张确定性植根于生活形式与实践背景,而非逻辑推导。

书中通过语言游戏理论剖析怀疑论悖论,提出“世界图景”概念:稳定的世界图景为语言游戏提供框架,其本身不可怀疑,是怀疑的基础。维特根斯坦以“思想的河床”之喻强调,确定性如同呼吸般自然,虽无法证明,却是行动的前提。他反对将确定性等同于绝对真理,认为其本质是“态度问题”,是实践中的默认假设。

该书以非系统性写作呈现思想独白特质,论点在重复与修正中渐进展开,需读者耐心梳理。其思想深刻影响了20世纪认识论发展,被誉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在此书中最有力地抨击了传统认识论的错误方向,为现代哲学提供了新的思考框架。

矢量纹样图集》

武改朝, 杨轶, 戴洁著

【出版年】2024

【馆藏地】图书馆4室

【索书号】J522/36-1

【简介】

《矢量纹样图集·植物篇》是武改朝、杨轶、戴洁三位作者联合编著,于2024年7月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推出的平面设计领域实用工具书。该书以植物纹样为核心,收录了1200余张高清矢量图案,涵盖几何花朵、单朵花、团花、传统植物、连续植物等六大类别,并随书附赠1000张书内矢量图及200余张额外素材,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站式植物纹样解决方案。

图集基于作者团队多年教学积累,精选1200余张植物纹样,按应用场景分为几何花朵、单朵花、团花、传统植物、连续植物等六大类。每类图案均经过矢量化处理,可无限放大不失真,满足印刷、数字设计等多场景需求。图案风格跨越传统与现代,既包含中式团花、欧式卷草纹等经典元素,也融入极简线条、抽象几何等现代设计语言。这种兼容性使其适用于服装、包装、家居、文创等多个领域。

《矢量纹样图集·植物篇》以“全、精、便”为核心,通过海量素材、科学分类和电子资源,成为植物纹样设计领域的标杆工具书。无论是追求效率的商业项目,还是注重创意的个人创作,该书均能提供有力支持,堪称设计师书架上的“植物纹样百科全书”。

妖怪说

张云著

【出版年】2024

【馆藏地】图书馆204室

【索书号】B933/42

【简介】

全书以十章篇幅溯源妖怪文化根基,通过历史学、地理学、博物学等多学科视角,剖析先秦至明清妖怪文化的演变轨迹:从先秦时期妖怪作为自然异象的原始认知,到汉魏六朝志怪文学中的人妖互动,再到唐宋妖怪故事的世俗化转向,最终在明清时期形成完整的妖怪文学体系。书中创新性提出“妖怪文化社会镜像论”,揭示妖怪故事如何映射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伦理观念与人文精神,例如汉代妖怪多与谶纬学说关联,唐代妖怪则反映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张云以“气”论为核心解释妖怪生成机制,认为妖怪是“精气依物”的产物,内部气乱导致外物变化,这一理论突破传统“君主德行致妖”的单一解释,赋予妖怪文化更科学的认知维度。书中通过《山海经》的异兽图谱、《酉阳杂俎》的怪谈集录等经典案例,构建自然空间与生活场景的妖怪分布图谱,延伸至鬼文化及妖怪文学领域,形成对妖怪文化全景式的学术梳理。附录收录的参考文献目录,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文献基础。

作为中国妖怪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妖怪说》不仅填补了妖怪文化系统化研究的空白,更以通俗学术的写作风格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张云通过“妖怪上户口”理论倡导非遗保护,其作品被译为俄语、越南语等多国语言,使中国妖怪文化在全球文化语境中获得更广泛传播。

小地方:关于空间的漫游

李昊著

【出版年】2024

【馆藏地】图书馆304室

【索书号】TU984/288

【简介】

《小地方:关于空间的漫游》是专栏作家李昊于2024年9月出版的跨界文学著作,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发行。作者以城市规划师与漫游者的双重身份,深入城乡边缘地带,重新审视那些被主流叙事忽视的“小地方”,探寻人与空间的隐秘联结。

书中,“小地方”具有双重含义:一指大时代背景下舞台边缘的遥远小镇、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及基层地区;二指大都市中被忽略的寻常角落与边缘地带,以及生活其中的普通人。作者通过34篇散文与45帧彩色摄影作品,记录了从豫南村庄的传统葬礼、霍尔果斯各族少年的足球赛,到杭州郊外仿造的巴黎、敕勒川未开放的博物馆等场景,展现了当下与过往、记忆与现实交织的张力。

李昊的写作跳脱传统旅行文学框架,融贯游记、散文、评论,在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与文学艺术间跳跃书写,形成波德莱尔式漫游者文类。他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小地方的平凡人物与事件,深入思考城市化时代变迁中的个体记忆。例如,在鹤岗记录东北工业城市的当下样貌,在霍尔果斯捕捉民族团结的美好理想,让读者感受到小地方的活力与多元性。

该书荣获“搜狐有好书2024年度好书”书单入选,其影响力鼓舞了年轻作家关注小地方叙事。它不仅是一部旅行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探索生活本质的文集,提醒读者在喧嚣社会中保持对真实的敏锐与反思,关注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发现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帝国,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形态,通常指那些人口众多、国土广袤、经济军事实力雄厚的国家。在人类社会的演进中...
扬清风正气!广州持续深化骆秉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骆秉章是清代广东籍少有的正一品官员,首倡洋务、力行禁烟、为官廉洁、勤...
原创 不...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虽然只坚持了短短的14年,但这场农民运动...
原创 判... 近代的战争历史恍如昨日,人们在庆幸出生于和平年代时,更多是内心深处对军人的崇拜和感激,假使国难当头不...
石景山区博物馆之“玻璃钵” 随着1965年7月,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夫人华芳墓的发现,一批珍贵且精美的器物一一呈现在世人眼前,为研究...
原创 宋... 引言 宋夏战争爆发以来,宋朝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常常败多胜少——章楶在元祐六年(1091)二月至元...
原创 一... 要说东北是中国的大后方,可能好多人还没能反应过来。东北是大后方?东北不是前沿阵地吗?大后方不应该是大...
原创 解... “粟裕同志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这句话,在解放战争时期,简直成了陈毅老总的一句口头禅。不管任何人向...
「天天成语」(45)两鼠斗穴 ... 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新闻网 【典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其道远险狭,譬之犹...
原创 1... “经9月4日晚三度谈话,思想已通,仍回第十纵队工作。” 1948年9月5日一早,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