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文/王振德
在纷繁复杂的艺术长河中,水墨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东方美学的深邃与悠远。“水墨归真”,寓意着以水墨技法为载体,拨开艺术创作中的浮华迷雾,回归质朴纯粹的本真之道,探寻艺术最原始、最真挚的表达。水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万千气象。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简单纹饰,到历代名家笔下的文字、山水、花鸟、人物,水墨艺术历经千年沉淀,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却能用黑白二色,展现出天地的苍茫、自然的生机;传达出创作者内心的波澜与宁静。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创作的形式与风格日益多样,许多创作者陷入对技巧、潮流的盲目追逐,却逐渐遗忘了艺术的初心。“水墨归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倡导艺术家们放下刻意的雕琢与繁复的修饰,以纯粹的心境,回归水墨艺术最本质的表达。用一支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用真心来描述,让每一根线条、每一团墨色,都成为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的艺术创新,是扎根于对传统的敬畏与传承,基础上才能有创新有突破!而“归真” 并非固步自封,而是以澄明之心与古人对话,以赤子之态为时代立言。当画家以“归真”之心进行水墨创作,便是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方净土。在这里,没有外界的纷扰与评判,只有创作者与水墨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水墨归真,不仅是艺术技法的回归,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它让作者在笔墨流转间,触摸到艺术的真谛,感悟到生命的纯粹与美好。愿观者能于此邂逅水墨的本真之美,感受中国书画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天津文史馆馆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
【陈国鸿题】
艺术家简介
陈国鸿 毕业于宁夏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夏书协顾问,银川市文联七届副主席,银川市书协名誉主席,银川市政协书画院院长,宁夏文史馆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获宁夏人民政府设立宁夏文学艺术界最高奖“宁夏第九届文学艺术奖”书法创作一等奖,银川市政府设“贺兰山文艺奖”最高奖~艺术成就奖。获中国书协主办:“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艺术展”全国奖(最高奖);获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艺术展”等二十余次国家级书法大展。出版个人书法作品集四本;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版本博物馆总馆等机构收藏。作品曾参加翰海、嘉德、保利、杭州国际拍卖、中拍国际等国内著名拍卖公司拍卖,并高价拍出。
大国翰墨 朔方飞鸿
——陈国鸿书法艺术谈概
文/冯剑星
宋人朱长文《续书断》尝云: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移,浩然心得,以终其身。每味其“手与神运,艺从心得”一句,始觉翰墨之道,所以含弘光大者,贵乎“心得”二字也。譬如王阳明谈格物之语,虽善恶从心而生,然存善去恶之事在乎正心。以正心之法来正笔墨,此正是“心得”之难到处。
朔方陈国鸿先生之于书法,数十年来所孜孜不倦者,亦是求正笔墨之心也。何谓笔墨之心?虞世南《笔髓论》曰: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此论只是说欲书之时,万象在旁之语,然真要正笔墨之心,难在正自我之心也。余试解之再三——
首要重经典。书之所出,入古愈深,出古愈远。陈国鸿先生之书以师法经典为无等咒,取二王之神,宋人之意,复于元明诸家相盘桓。以韵写神,以神流韵,可见帖学之滋养。然其难能可贵者在于汲取两汉民间书风之营养,譬如简牍诏版、刑徒砖刻种种,使其书华滋浑厚,清逸苍茫。从书斋至庙堂,再由庙堂至民间,碑帖通透,劲健温婉,两者相辅相成,暧暧者光华于内,灼灼者气质在外,出则接宋元人文之精神,入则融秦汉气象之风流。如此,其书风妙逸清润,朗照圆融,境界全由此而出矣。明人《溪山琴况》喻之曰:试一听之,则澄然秋潭,皎然寒月,湱然山涛,幽然谷应。以此四语解陈国鸿之书法精神,正得其要义也。
再则随时代。书随时代,才见书家之精神、学养、见识、胸怀。非时代不能成就艺术家之作品,亦非艺术家不能见时代之精神。陈国鸿先生笔下所流露者,正是当今书坛与当下书家所亟需之人文精神,笔墨精神,传统精神,时代精神。张怀瓘于《书断》中有言:临不测之水,使人气清;登万仞之山,自然意远。又云: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以此数言解读陈国鸿先生以及其笔墨之时代精神,大可以管窥豹。其以经典正笔墨,以时代见初心,由古而入,从古而出,以人为书,以书喻人。于笔墨间窥见时代之正大气象,流露出人文素养。所以能如此者,纯以胸怀坦白,品格澡雪所致也。清人王妤论之曰: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当是此理也。
陈国鸿先生之书作,力求以静取境,以文化人。不逐俗流,不失真我,写自我之个性,见自我之精神。余读其书作,见其力实而意空,法严而性灵,开张处未尝不严谨,精微处未尝不恣肆。小作品多人文之书写性,咫尺之间,云蒸霞蔚,鸥鹭云集。大作品多庙堂至气象,龙行虎步,黄钟大吕,纵横跌宕。其所力求自我之个性,于其作品中已是一览无余,使人感佩不已,可见大家之气象。其书如鸿爪留于雪泥,冥冥天外然其声清于霜皋;铁骑横行于大漠,远见长河浩浩,落日滚滚。亦如党项用兵,诡谲莫测,然声震于朝野;如嵇生鼓琴,雪涛来于天际,然不可知其去处。
陈国鸿先生以重经典,随时代,写个性为自我其创作之主旨。其人其书,所以能在书坛脱颖而出者,乃是其耕耘不辍,坚持志于道之精神。数十年来,其于淮安至于宁夏,于宁夏至于全国,其人如鸿飞万里而不倦,其书见大国翰墨之精神。余当为之作歌曰:
淮河之水兮浩浩汤汤,思之无穷兮望我故乡。
贺兰之山兮郁郁苍苍,在我怀抱兮鸿飞朔方。
翰墨精神兮其道大光,大国之风兮意气飞扬!
(作者:冯剑星,美术评论家
现为《中原书法报》
《中原书法网》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