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手鼓唱起歌,天山脚下舞翩跹。
7月10日,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疆内巡演在喀什市、库尔勒市、哈密伊州区同时启动。
这场覆盖全疆 14 个地(州、市)及周边兵团师(市)的民间艺术巡演,6支巡演队伍带着 30个优秀民间艺术节目,以“先南后北”的形式,分为南、北两条线路,分别走进广场、公园、景区、商超……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
作为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的重要延续,从喀什的非遗瑰宝到库尔勒的兵地欢歌,再到哈密的甜蜜交融,让文艺之花绽放在基层沃土,让团结之歌唱响新疆大地,从而让“优质文化直达基层”的生动答卷愈发鲜亮。
同台,美美与共共相传
在喀什的演出现场,刚劲的鼓点与悠扬的歌声交织,台下观众的掌声像潮水般一波接一波。
这里的演出,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新疆民间艺术长卷,每一笔都透着各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哈萨克族经典民歌《青川河》一响起,清澈的旋律仿佛把人带到了伊犁那片滋养着各族儿女的河谷,歌声里满是对家乡土地的深深眷恋;蒙古族姑娘们跳的《舞韵》,以国家级非遗“萨吾尔登"”为魂,裙摆飞扬间,是对美好生活最灵动的礼赞;麦盖提县文化馆带来的刀郎木卡姆弹唱《勃姆巴娅宛》最是震撼,“唱即吼,吼即唱” 的原始张力,把维吾尔族文化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台下各族观众笑着鼓掌,台上不同民族的艺术同台绽放。
“10 个演员来自各行各业,最大的 54 岁,最小的才 9 岁。” 塔城地区《心灵深处的歌谣》表演团队领队郭文华介绍,这首歌唱的是对母亲的感恩,更是对伟大祖国的深情。
这个演出团队的演员全部是来自塔城地区的达斡尔族群众,“咱的民间艺术第一次走这么远,走进基层,离南疆老百姓这么近,心里很激动。”
郭文华说,《心灵深处的歌谣》从2021年创作开始,已经历经3年多的打磨,但还没有机会参加过这样规模的巡演,“这样的舞台可以让我们去欣赏、去吸取别人表演中好的东西,让大家看到我们,我们也学习大家。”
真情,藏在每个节目里
7 月 10 日晚的梨城库尔勒,开场舞《百花盛开的新疆》的旋律一响起,热情洋溢的舞步瞬间点燃全场。
各族演员的笑脸比灯还亮,《军垦恋歌》的铿锵舞步,把兵团战士屯垦戍边的豪情演活了,台下老兵们红了眼眶 —— 这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精神的传承。
动人的是“兵地一盘棋” 的热闹,暖心的是“百姓演给百姓看”的亲切。亲切来自于演出里藏着的“本地密码”:尉犁县、若羌县的特色节目一登场,巴州老乡们就欢呼起来,演员们用精湛的技艺,演绎着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动人故事。
“能参与这场艺术季巡演,意义非凡。”库尔勒市文化馆志愿者王瑞洁,十分享受这种欢快与热烈。
王瑞洁本职是一名法医,她参演的《盛世华彩石榴红》,用质朴的表演展现本地民俗风情,“我特别自豪。这样的活动把我们聚在一起,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美。”
观众迪娜拉・吐尔森哈力举着手机拍个不停:“好久没听到哈萨克族的歌了,这么多民族的文化聚在一起,真美!”"从专业演员到草根志愿者,从兵团故事到本地风情,库尔勒的舞台上,“优质文化直达基层”不是口号,是每个节目里藏着的百姓情。
欢腾,瓜香歌甜人欢笑
同一天晚上,哈密伊州区时代广场的热闹劲儿,丝毫不输库尔勒。这里的演出,像是一场“文化盛宴 + 甜蜜派对”,把民间艺术的美和生活的甜揉在了一起。
82 名群众演员带来的节目里,《盛世国乐》里民乐与舞蹈共舞,《黑走马》跳出哈萨克族的飒爽,《哈密赛乃姆》在现代光影里绣出岁月故事,英雄史诗《江格尔》的说唱让人热血沸腾。最绝的是《琴舞飞扬贺盛世》,十二个民族的演员手拉手,手风琴拉着欢快的调,塔塔尔族的舞步踩着节拍,台下观众忍不住跟着晃——演出,变成各族儿女的大联欢。
“在家门口看这么棒的民族舞,太过瘾了!”群文爱好者王女士边看边拍腿;张先生推着轮椅上的妻子,眼里闪着光:“节目太精彩,希望这样的活动多来些!”
更巧的是,第十九届哈密瓜节要开幕了,从贡瓜传承人亚力坤地里刚摘的哈密瓜被端上台,演员和观众你一块我一块,甜汁儿沾在嘴角,这甜蜜,是瓜果的甜,更是各族人民在一起的幸福甜。
从喀什的非遗传承到库尔勒的兵地共融,再到哈密的甜蜜相聚,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疆内巡演就像一条纽带,缀满歌声嘹亮、轻舞飞扬和瓜果飘香,将新疆各族群众连在一起,共同见证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天山南北的基层沃土上开出最绚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