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上海豫园商城
有着“海上第一茶楼”
美名的湖心亭茶楼
经过历时两年的保护性修缮
正式向公众开放
历史上,湖心亭茶楼最重要的一次扩建在1924年,商人刘慎康接盘湖心亭后,加建了一个长方形的水榭式建筑,从而形成了今天湖心亭的格局。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湖心亭茶楼再一次大整修,竣工后的茶楼保留了古朴典雅而玲珑秀美的外观,内部装修也更具书香气。2023年10月,湖心亭茶楼营业移至豫园老街,原址又开启为期近两年的保护性修缮工作。
位于一楼的历时成列展。
为建筑“老人”作经络调理
坐落于豫园商城九曲桥畔的湖心亭茶楼,最早可追溯至500多年前的明代嘉靖年间,其前身为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建的园林景观“凫佚亭”。1784年,青蓝布业商人在凫佚亭旧址集资重建,更名“湖心亭”。1855年开始,它成为上海最早的商业茶楼,在其170年的茶楼经营史中,文人墨客在此汇聚,国家政要品茗闻丝竹,全榫卯结构的建筑和传承至今的非遗茶艺,为其增添了文化地标与商业传承的双重价值。
湖心亭茶楼是一座木构架建筑,历经岁月沧桑,地表沉降不可避免地带来木构架建筑的歪闪问题。为此,修缮团队采用了“打牮拨正”的工艺,它通过戕杆顶升、钢丝绳牵引,如中医正骨般将错位的木构件缓缓归位。“这不是在修复建筑,而是在为一位建筑‘老人’做经络调理。”湖心亭茶楼主理人戎新宇向记者介绍。在保护性修缮的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曹永康教授领衔的团队、上海工艺美院建筑遗产传承中心的师生们都深度参与,例如,为了更换湖心亭茶楼屋脊上那些损坏严重的脊兽,工艺师采用定制扁铁、缠绕铜丝进行固定,并按照原样形状进行塑形,最终让一个个脊兽泥塑又生动地“复活”了过来。
湖心亭茶楼为木构架建筑。
本次保护性修缮过程中,豫园商城还特邀曾参与故宫文化创意项目的国际设计大师梁建国担纲内装设计。梁建国介绍,湖心亭茶楼的保护性修缮与他以往参与的项目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它是历保建筑,有着严格的修旧如旧要求;另一方面,它还需注入更多时代气息,为传统茶楼转型为新时代“城市会客厅”做好硬件承载。“比如这些桌椅,除了伊丽莎白女王和大文豪巴金的坐席还是原来的老物件,其他的桌椅使用了更简约风格的新中式家具。另外,为呼应茶楼和九曲桥湖水的意境,内装设计采用了大量花梨木色、哥窑裂纹灯饰等东方美学元素。”
周一早茶消费低至10元/位
修缮一新的湖心亭茶楼,一楼有成列湖心亭碑记、老物件的小型展览;二楼有评弹区、茶器展示区、VIP包房,档次明显要比修缮前提高,是否消费价位也水涨船高?
主理人戎新宇介绍,为了让老茶客们依旧能来此尽兴,湖心亭一楼设有平价早茶场,上午8时30分至10时时段,每位68元,包含一壶茶水和一件点心,10时以后,每位88元;每周一还有特价早茶场,每位仅10元。“我们一楼除了服务在地居民和普通游客,还要吸引青年消费,比如会增加新中式茶饮、特调饮料,还会使用新潮茶器,吸引他们驻足。”
而二楼则推出了文人风骨、非遗匠心、女王尊享三大非遗系列茶饮。“湖心亭茶楼的茶艺是黄浦区非遗,我们采自全国各地的名茶,则都由当地非遗传人手工搓制完成。”戎新宇说,三大非遗系列茶艺价位从入门级188元一位到1288元/三位的“女王套餐”不等,前者每位配有两份水果、两件点心和一壶茶,后者则包含老字号绿波廊的9款特色点心,它们“复刻”当年伊丽莎白女王访问时的菜单,还将奉送专业团队的拍照服务。
茶楼2楼的非遗系列茶饮,含两份水果、两件点心。
“明天,我们就将正式对外营业。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旅行社预定了7月份的茶位,预计当月将有二三百名境外旅客光临,为此,我们还引进了多名会外语的茶艺师,从而让湖心亭茶楼这张上海名片更加闪亮。”戎新宇说。
上观新闻·解放日报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 吴卫群
微信编辑:安通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