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之变——看古村落孙家沟的艺术振兴轨迹
创始人
2025-07-10 13:00:58
0

多了游客,火了民宿

六年时间,临县三交镇孙家沟村的变着实让人有些意外。这点意外恐怕连孙家沟村人自己都感到出乎意料。

咋一个出乎意料了得!村里建起了全县唯一的一所艺术馆,这个艺术馆展出的大都是省内外一些知名画家和知名美术院校师生的画展。村民们家门口就可以享受高雅艺术。每次画展,他们反反复复地看,带着家人、亲戚朋友来看,路过看,特意安排时间看,生怕错过任何机会。村民们原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地方是这么美,通过画展,他们开始珍惜家乡的山山水水,学会了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

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村里来了一位从京城来的大画家。从陌生到敬而远之,从熟悉到没有半点距离,慢慢地,村民们与这位大画家有了交流、有了共鸣、有了情感。

这点变,只有孙家沟村人自己体会最深。

2019年7月7日,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落户孙家沟村。当天,“源于乡土——北京画院谢永增工作室吕梁写生专题作品展”在该馆开幕。

谢永增是谁?

谢永增是河北深州小榆林人,是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多次获得国家级美术奖项。代表作多被政府机构、美术馆、博物馆等处收藏。

谢永增就是孙家沟村人口中从京城来的大画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开始到吕梁写生,至今已三十多年。他以吕梁乡村为素材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表现了农村的时代特征和农民的精神面貌,在美术界引起良好反响。熟悉他的朋友们都知道,谢永增迷恋吕梁、深爱吕梁,每年少则早春、晚秋两次,多则数次来到这里,且一住就是一月有余。老乡们对谢永增已是熟若邻里。吕梁的农家小院、窑洞土炕、沟梁山峁,早已和谢永增的生活融为一体。

谢永增与吕梁结缘是从1985年电影《黄土地》上映开始的。电影中黄土高原的苍茫寥廓的画面,瞬间让谢永增产生了一种神交已久的感觉,他为之怦然心动。谢永增意识到,这是值得他描绘一生的美丽画卷。

“那时候家乡不是现在平原的样子。村子周边全是大片的沙土坡、沙土岗,像丘陵一样连绵起伏。村庄周边和田野中还有许多小河沟和水塘,河沟里的小红鱼无拘无束地游动,水塘边的柳树身影婆娑,随风起舞……那种难以言表的美至今还萦绕在我的梦里。”谢永增说,吕梁风光是他童年记忆里最投缘的天地。走进黄土高原,仿佛回到家乡一样。一晃三十多年过去,吕梁山早已成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大后方,成为自己的精神家园、艺术故乡。

柳林、临县、石楼、兴县……在这片黄土地上饱游饫览的过程,丰富了谢永增的阅历,积累了绘画经验,坚定了他在乡土中感受生活和生命价值的方向,“我从吕梁厚重浑然、粗犷无限的感觉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也借此表达我对乡土故园的无尽眷恋。”

临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相对集中的区域,因晋商形成了以碛口为中心的明清乡土民居建筑群落,有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称。孙家沟村一带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晚清时期吸引了众多有钱人前来大兴土木,先后建成十连窑院、亭院、花园院、王长生院、芝麻坪院等,现存古民居建筑近9000平方米。这里不仅是三晋建筑文化的宝库,也是谢永增写生、影视拍摄、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孙家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明村镇,村内民居建筑完整记录了晚清至民国初期中国北方黄土丘陵地区农村的真实面貌,其建筑风格不同于一般晋商宅院的平地造势,而是依山傍水,结构参差错落、变化有致,富有古风古韵。明柱、夏檐、厢廊式砖石窑院,厅台、廊房、阁楼以及别具匠心的大门、照壁、垂花门比比皆是,可谓传统窑院建筑之精华,在晋西北乃至全国也是罕见的。

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央军委三局和中央机要处驻扎在这里一年时间。当时,中央工作委员会转移到河北平山,中央后方委员会则转移到临县统筹后方工作,其中中央军委三局本部及军委通讯总台就设在孙家沟。孙家沟因其隐秘性成为电台活动、情报侦讯的主战场。

厚重的历史及红色文化的积淀,让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所在地增添无穷的历史人文魅力。临县政府借助名人效应保护利用开发古村落、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举动更是艺术深入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性举措。

仲夏的黄土高原,生机勃发。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迎来建馆六周年纪念日,扎根于吕梁山深处的一座专业性艺术馆,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乡村振兴答卷。

——成功举办以乡村为主题的高品质美术展览40余场,将山乡风貌与人文底蕴凝于笔端。

——吸引了近500名知名艺术家与美术院校师生纷至沓来,汲取灵感,挥毫创作,使孙家沟成为艺术创作与学术交流的璀璨舞台。

……

成绩远不止这些。

艺术馆的建立与常态化的画展活动,带动孙家沟写生基地迅速壮大,昔日沉寂的村落蝶变为艺术学子向往的实践课堂。艺术催生了民宿产业的繁荣,沉睡的古老窑洞被唤醒,焕新为充满艺术气息的特色居所。农家乐与民宿收入显著增加,“一房难求”的景象,正是孙家沟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的生动写照。

艺术馆的核心价值,在于让艺术真切地走入百姓生活,转化为“真金白银”的获得感。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迎接艺术家与游客,“端着饭碗看展览”成为生活常态。民宿经营与文旅服务,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提升——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已从蓝图变为触手可及的生动现实。

书画人喜欢安静,谢永增何尝不是。随便走进哪个大院,灰砖青瓦,一向对艺术、对生活有讲究的谢永增不仅会在屋檐下挂上大红灯笼,而且还会在门上和窗上贴上朱砂红纸。

在农村,本应该是贴窗花、贴对联和贴门神的地方,却被谢永增黏上了朱砂红纸,那种红虽然只是一抹,但是足够染红整个孙家沟村的灵气。

时间久了,那一股喜庆的红色会自然褪去,但是褪去的步子永远赶不上谢永增更换的动作。别人看了都觉得好,但是又点不出来好在哪里。

这大概才是古村落孙家沟村真正的变。六年时间,孙家沟人看到了自己的宿命,也嗅到了更多古村振兴密码!记者 冯海砚

来源:吕梁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在二战结束之后,朝鲜半岛被分裂为了北朝鲜以及大韩民国,而韩国的第一任总统就是李承晚,但是今天要给大家...
原创 传... 在《天下长河》电视剧中,有一位长期服侍孝庄皇太后的侍女,名字叫苏麻喇姑,虽然在此剧中,对她的描述不多...
原创 春... 春秋战国是我国第一个大动荡时代,在漫长的岁月里,天下诸侯相互纷争角逐,为了争夺权力和地盘打得是不可开...
原创 毛... 前言 他不是共产党员,也从来没和毛主席见过面,但是却被毛主席称之为“现代中国第一圣人”,毛主席还自认...
原创 闭... 世界无限广阔,男儿切莫固步自封!----老猪《紫川》 清朝末期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自此清朝皇帝与...
原创 刘... 或许秦始皇要急眼了,自己打下的江山,并没有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样维持“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就在他...
历史上的今天 | 电话发明人贝... 1922年8月2日,电话机的发明者亚历山大·贝尔去世。1876年3月3日贝尔的电话专利申请被批准,专...
狂到没边儿!菲律宾防长竟要求中... 【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7月5日,在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愿率先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之后...
金灿荣:福建舰大概率没有海试了... 福建舰下水并完成舾装后,密集进行了海试,目前已顺利开展了八次。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有的两次海试的间隔仅...
天美艺术街区璀璨开街 河北区天纬路与三马路交口光影流转,人潮涌动。第一届海河青年艺术季正式启幕,天美艺术街区也于此璀璨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