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透一本教育专业书籍
创始人
2025-07-10 07:31:17
0

对教师来说,能读懂专业书籍是非常重要的素养。我以自己读《给教师的建议》为例,来谈一谈我是如何读这本中小学教师必读经典的。在众多教育典籍中,此书以通俗性见长,但真正深入理解仍非易事。

真正读懂此书的标志是什么?不在于复述书中的概念或援引片段,而在于能全面、结构化地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思想和关键概念,并运用它们去解释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我认为,这应该是阅读的核心价值所在。我是通过三步来读懂此书的。

第一步,提取关键概念。经典著作的价值,往往体现于其对关键概念的深刻阐释乃至创造性提出,如本书中的“智力背景”“两套大纲”“读写自动化”“自尊”“个别对待”“信任”等关键概念。

阅读时,首先要重点关注这些概念及相关论述,如书中强调“自尊”是激发学习动力的关键:“请记住: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而一旦这种不能以任何东西相比拟的精神力量的火花熄灭之时,你就变得无能为力了,即使有影响儿童心灵的最英明、最惊喜的手段,它们都会成为死的东西。”其次,将关键概念结构化,系统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思想。干国祥老师就曾提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这一大概念,把书中诸多关键概念结构化。他将这个结构梳理为:生命在劳动或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责任感与意志力,以及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劳动或学习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

第二步,透彻理解关键概念。秘诀在于逐篇批注,且批注贵精不贵多。比如,书中写道:“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批注时,就可以提问:什么是“活生生的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与“活生生的人”相对的是怎样的人?带着问题在书中寻找答案,会促进对关键概念的深刻理解。

批注时还要学会“对话”:可以站在对立面提出疑问,再设想作者如何回应;也可以结合自身教学案例理解作者的观点,尤其是寻找反例,以及你认为作者所不能解释的地方,然后再对话。比如,试考虑一下第二套教学大纲与阅读、课外阅读之间的异同。借助于第二套教学大纲,你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什么反思?有什么新的想法?如果是共读,还可以将批注的问题(不明白之处、发问处、教育教学以及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相关案例)提出来,在共读时与老师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第三步,领会并活用关键概念。理解还不等于领会。领会概念是指让作者的真知灼见“活”起来,并用作者的教育学思想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这是阅读本书的关键。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思想是一套教育教学的程序,通过阅读,一是了解这套程序,二是将这套程序内化为我们的专业本能。具体可通过撰写与关键概念高度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实现,让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思想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乃至自身成长产生联系。例如,以“两套大纲”为框架反思阅读课程,或运用“个别对待”原则分析学生辅导案例。阅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教学案例的质量与数量。此外,将书中的关键概念融入给家长的信中,作为信的主题,也是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

通过以上三步,教师会由浅入深系统领会《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理解此书的开端。一定要谨记,如果不能在长期教学中活用这些思想,如果不能有意识地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思想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加以反思,那么阅读就只是知识的堆砌。阅读是学习,运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基于以上原因,建议每年细读一次此书,建立“阅读—实践—再阅读”的循环模式,直到你感觉到不必再阅读为止,这是奠定专业根基的有效方法。

(作者系苏州工学院副教授、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10日 第03版

作者:郝晓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慈...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文物文献并未大量流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是如何一步步从繁荣昌盛走向衰...
原创 元... 元朝的铁骑以其无与伦比的战力横扫天下,东征西战,毫不手软。 然而,在元朝铁骑进行第三次西征时,他们...
原创 唐... 随着陈凯歌新电影妖猫传的热映,唐代这一中国最梦幻朝代的繁华景象又重新进入大家的视线。也许提到存在了将...
原创 进... 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是广为认可的理论之一,但近年来却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该理论认为生物是逐步进化的,遵...
原创 中... 在成功做成大事的人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硬件条件,如学习能力,还需要软实力的支持,比如情商和强势的性格。...
原创 为... 在春秋时期,秦国崛起超乎想象,成为其他诸侯国的噩梦。联手抗秦的尝试以惨败告终,秦国始皇傲立历史舞台。...
原创 诸... 自古以来,人们对寿命的渴望几乎成了一种本能,即便是帝王将相亦不能免俗。尤其在古时候,人均寿命短暂,更...
深刻理解南昌起义“伟大事件”的... 2024年是南昌起义九十七周年。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
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青岛)项目... 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 (青岛)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李群赵豪志出席 8月2日上午,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青岛...
原创 赵... 之前讲过唐朝诗人李贺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虽然整个盛唐诗人文人无数,但却无人对出,直到宋朝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