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校长2025研究生毕业演讲,提到深圳、任正非、杨振宁和一本新书!
创始人
2025-07-06 16:33:12
0

7月4日,南科大校长薛其坤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以《开放进步 勇创未来》为主题进行了致辞讲话。 他讲到了深圳、任正非还有一本书。

薛其坤说,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近半个世纪以来,深圳凭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踏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改革开放发展之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最近,任正非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开放会促进我们更加进步”。我认为,这一精辟论断,无疑是应对当下复杂形势的重要法宝,对于即将迈入人生新征程的你们而言,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薛其坤提到,上世纪70年代,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与数学家谷超豪先生的一次跨界学术合作,成为了打破学科壁垒的典范。当时,杨振宁先生在探索规范场理论,因涉及高维数学工具而遭遇瓶颈。1974年,他借回上海探亲之机,向复旦大学数学系发出合作的邀请。复旦大学的谷超豪先生以其卓越的数学洞察力,精准领会了杨振宁先生的物理语言,将深奥的数学概念,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到物理场景。这种跨界交流与合作解决了杨振宁先生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优美的物理模型与高维数学结构实现了完美的衔接。希望你们铭记作为史上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的杨振宁先生的开放包容思想:巧用“他山之石”,打破学科壁垒和知识界限。

薛其坤特别提到一本新书: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被誉为“科技预言家”的美国作家凯文·凯利,在他的新书《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中,畅想了未来25年的世界科技进展。书中提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协作将从替代走向共生,一方面AI将替代人类,完成很多日常的普通创意工作;另一方面人类将与AI合作,指导AI在更复杂的领域中实现创新。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1401个梦想从南科大启航!南科大202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举行

骊歌奏响,奔赴山海

7月4日

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

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润杨体育馆举行

1401名研究生同学圆满完成学位

踏上人生新征途

开启新篇章

开放进步 勇创未来——薛其坤校长在南科大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开放进步 勇创未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来宾、各位家长亲友:

大家上午好!

南科扬帆凭新浪,鹏城展翅越千峰。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25年研究生毕业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征程的1401名研究生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教导、关心支持你们的师长和亲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今年,南科大将迎来建校15周年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回首往昔,同学们在这里度过的数载时光,是你们的青春芳华与学校的蓬勃跃升相互交织、共同谱就的锦绣篇章。不到十年,我校研究生在NatureScience已发表论文22篇,这充分彰显出你们作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学子的突出科研能力,为学校作出重要的贡献。工学院的陈子楠是学校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在陈树明老师的带领下,他斩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同时,作为学校羽毛球队主力,带队勇夺6项赛事冠军,充分展现了南科学子综合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卓越风采。今年,李昕蒙、丁俊两名硕士毕业生获选进入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将分别前往新疆哈密市与四川绵阳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开展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学校已连续4年在Emerging全球大学就业力排行榜中位列内地高校第8位。这些闪耀的青春故事和事迹,生动诠释了南科学子“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精神内涵,将成为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行的榜样力量。

在校期间,同学们亲历了学校奋进“三步走”的第一步——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奋斗历程。2022年,学校成功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菲尔兹奖得主、世界著名数学大师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入南科大,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学学科发展和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注入强大动力。2023年9月以来,学校先后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人工智能学院和“国优计划”国家专项,成为广东省唯一同时入选四个国家专项的高校。今年年初,学校获批量子功能材料等三个牵头或共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一部分。年轻的南科大,正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时代使命为牵引,不断进取、阔步向前!这些沉甸甸的成绩背后,凝聚着每一位南科人的心血和汗水,也镌刻着你们奋斗不息、拼搏有为的青春印记。作为这个校园永恒的主人,请你们带着这份荣耀,以自身为范本,把南科大的故事和精神传播到祖国各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近半个世纪以来,深圳凭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踏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改革开放发展之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最近,任正非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开放会促进我们更加进步”。我认为,这一精辟论断,无疑是应对当下复杂形势的重要法宝,对于即将迈入人生新征程的你们而言,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开放,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绵延不息的文化基因。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七下西洋,从佛教文化的本土化到西学东渐的学术碰撞,华夏文明始终在交流互鉴、兼容并包中发展壮大。开放,是双向奔赴,不是单向接纳;开放,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妥协。开放,让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赢得尊重,在科技创新中赢得进步,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以你们为代表的青年力量,是最具开放性和创新力的主体,是接力推动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不竭动力。临别之际,我再嘱咐几句,和大家共勉。

一、你们要秉承“开放”的发展理念,以胸怀天下之气魄,奋力将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是国家在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地缘政治复杂多变、产业链重构加速推进的当下,做出的重大抉择,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你们要借开放之力,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成就自己。

你们这一届毕业生中,超50%选择以深圳作为职场的第一站,近70%选择在大湾区工作。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的利好政策与广阔舞台,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大我”之中,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你们要坚守“开放”的精神追求,以海纳百川之气度,携手共铸更美好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被誉为“科技预言家”的美国作家凯文·凯利,在他的新书《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中,畅想了未来25年的世界科技进展。书中提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协作将从替代走向共生,一方面AI将替代人类,完成很多日常的普通创意工作;另一方面人类将与AI合作,指导AI在更复杂的领域中实现创新。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新科技纪元的开端,量子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也在蓬勃发展。让我们保持开放包容,在科技的快速迭代中保持思想的先进与敏锐,快速接纳新技术、新理念;打破技术封锁与偏见,让高科技发展造福中国,惠及全球!

三、你们要坚定“开放”的行动指南,以与日俱新之气概,在突破界限中成就更好的自我。上世纪70年代,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与数学家谷超豪先生的一次跨界学术合作,成为了打破学科壁垒的典范。当时,杨振宁先生在探索规范场理论,因涉及高维数学工具而遭遇瓶颈。1974年,他借回上海探亲之机,向复旦大学数学系发出合作的邀请。复旦大学的谷超豪先生以其卓越的数学洞察力,精准领会了杨振宁先生的物理语言,将深奥的数学概念,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到物理场景。这种跨界交流与合作解决了杨振宁先生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优美的物理模型与高维数学结构实现了完美的衔接。希望你们铭记作为史上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的杨振宁先生的开放包容思想:巧用“他山之石”,打破学科壁垒和知识界限。

不同领域人员、知识、思想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是推动科学不断向前的重要力量。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开放的心态同样是成长的突破口,是生命力的源泉,是创新的基石。固守陈规与路径依赖会阻碍我们的前行,只有保持思想的自由与开放,勇于突破界限,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南科园中无过客,一花一木总关情。同学们,在九山一水的美丽校园中,你们是最美的风景;在即将到来的焕新世界中,你们也将是最美的景色。从明天起,你们将从这里出发,去拥抱伟大时代,走向广阔天地。希望你们胸怀天下,海纳百川,与日俱新,以开放进步之心探索未知,以勇创未来之志书写青春华章,让青春在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

最后,祝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南科大党委书记姜虹,校长薛其坤院士,校领导张凌、姚文胜、方红卫、金李、贾金锋、韩晓东,中国科学院院士俞书宏、王松灵,各学院院长、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代表,各院系各部门负责人,校友代表等出席活动。毕业生家人和亲友通过现场观礼及观看视频直播的方式同步参与。典礼由副校长兼教务长方红卫主持。

上午9时

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为“十佳毕业研究生”颁奖

姜虹宣读《关于表彰2025年“十佳毕业研究生”“优秀毕业研究生”及研究生荣誉单项奖的决定》,经研究生申请、导师推荐、学校评定,陈睿扬、倪忠初、陈子楠、王新峰、李三仟、朱南辉、赵梓焱、朱银根、陆嘉欣、陈禹凡获2025届“十佳毕业研究生”,陈迪等421名同学获评2025届“优秀毕业研究生”,陈子楠等10名同学获“品德优异奖”,杜方洲等8名同学获“学业优异奖”,戴琪琪等6位同学获“体育优秀奖”,郭振宇等5位同学获“艺术优秀奖”,蔡任伟等10位同学获“劳动突出奖”。姜虹、薛其坤为“十佳毕业研究生”颁奖。

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发言

从被照见,到成为光的一束

陆嘉欣

理学院 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硕士

尊敬的姜书记、薛校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理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2025届硕士研究生陆嘉欣。今天,能够作为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在此发言,我深感荣幸,也满怀感激。此刻,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所有悉心教导我们的老师,以及一路陪伴我们的亲人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南科大的求学时光,是一段厚重而鲜活的记忆。从清晨穿行于教学楼的匆匆脚步,到夜深人静时实验室里键盘轻响;从屋檐下的轻声讨论,到操场上的片刻闲谈。那些日子或许辛苦,但都充实而格外明亮。在这个过程中,南科大从未将我们塑造成某一类具有标准定义的优秀学生,而是让我们在这片自由的沃土中,带着各自的差异生根发芽,成长为独一无二的模样。刚入学时,我是一个安静内敛、习惯沉默的人。在南科大,我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独立参与科研项目,第一次在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第一次主持大型校园活动……那些不曾想象过的角色,都逐一照进了现实,拼凑出了如今这个更完整的自己。

读研期间,是南科大一直在背后托举着我:以严谨的课程设置夯实数理基础,以强大的算力资源保障实验开展,而丰富的专家讲座与学术论坛更带来了跨学科的视野与启发。在导师杨丽丽教授的指导下,在课题组专注的科研氛围中,我逐步找到了研究的兴趣点,致力于智慧城市中的时空数据挖掘,尝试让算法读懂城市,设计了更具解释性的特征表达,以便更好地分析交通系统的运行规律。技术的尽头,不是冰冷的客观结果,而是温暖地服务于社会和生活。那些抽象的公式与代码,最终都要落笔于人民的福祉。我们所提出的一系列模型可以适应不同城市的路网结构,为交通事故的风险响应提供了支持。

随着研究的推进,我意识到,科研的价值从来不止于“做出成果”,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回应了时代的命题。只有当科技创新根植于国家的发展脉络之中,与民族所需、人民所盼同频共振,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底气。这份领悟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方向——毕业后,我将前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希望能为构建更高效、更包容的城市图景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与此同时,南科大也为我延拓了成长的另一种维度,它给予我足够的信任,让我踏上了原以为遥不可及的舞台,也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见证他人的光芒,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2024年,我第一次走出专业领域,担任理学院“十佳本科毕业生评选”的主持人。当时的我几乎毫无经验,尽管准备过程少不了慌乱与紧张,但我还是顺利完成了那次主持,并惊喜地收到了几位老师真诚而热烈的肯定。后来,我又参与了校级十佳评选的主持工作。话筒传递之间,我一次次被候选人们的故事所触动,闪耀着坚韧与从容的他们,成为我心中真实而可及的榜样。再后来,我真的以候选人的身份回到了十佳评选的现场,并最终获得了这份荣誉,像是命运为我描绘了一个奇妙的闭环,而那份从仰望到成为的转变,或许正是南科大精神最动人的传承方式。

回顾往昔,我想深深感谢南科大赋予我们的一切,使我们掌握了与世界对话的本领。“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校训,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信念坐标;“博观、精思、笃实、拓新”的学风特质,已成为我们读书学习、为人处世的行动指南。让我们得以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始终保持探索的姿态,保持对真理的追求。我还要由衷感谢每一位教导过我们的老师,是你们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是唤醒,是点燃,是激发人的潜能,鼓励每一份独特的可能性。也要感谢相互成就的每一位同学,这段并肩走过的青葱岁月,将在彼此的记忆里熠熠生辉。

此去纵有山海万里,我们亦将步履不息;他日九山一水重逢时,我们仍怀赤子之心。愿母校薪火相传、弦歌不辍;愿师长春风化雨、学术长青;愿同窗在各自的远方,继续书写属于南科人的光荣与担当。

祝同学们毕业快乐!谢谢大家!

研究生校友代表发言

锐意革新 不懈攀登

程雨

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024届博士

尊敬的姜书记、薛校长,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24届博士校友程雨,目前在南开大学担任特聘副研究员。今天,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作为校友代表回到母校,参加202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十分荣幸能与师弟师妹们共同见证这一庄严且神圣的时刻。首先,请允许我向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圆满完成学业,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相信在南科大的岁月里,你们不仅收获了渊博的学识,更熔铸了闪耀的青春记忆。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在你们即将扬帆启航、奔赴人生崭新旅途之际,作为师兄,我想与你们分享三点个人体会:

首先,让“明德求是”作为人生旅途上指引你们安身立命、破浪前行的罗盘。无论是坚守学术界,还是投身产业界,我们都要明辨是非、持守本心,秉持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与执着精神,使一切行动根植于德性之基与真知之上。我的导师郭传飞教授经常教育我们:我们的研究是国家对我们的支持,每一笔国家资助的科研经费都是来自于纳税人,我们要做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回馈社会、造福百姓。这段话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成为我在科研道路上的第一准则。时至今日,在开展每一项研究工作之前,我都会问一下自己:这个工作有没有创新性、有没有解决科学问题、能否带来社会价值。师弟师妹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道路上,都能继续用自己的学识与能力,做出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事业。

其次,在未来的征途中,让“日新自强”引领每一位南科人持续开拓进取、攀峰越岭。开拓进取,要求我们永不满足于现状,拥有持续突破常规边界、开辟未来新局、实现自我超越的蓬勃生命力。南科人当以开拓不息的探索精神,拥抱变化、勇立潮头;以进取不止的奋斗姿态,挑战未知、超越自我。薛校长有一个别称是“7-11院士”。在勇闯物理学界的无人区,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背后,他说“1分是天赋,99分是努力”。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的艰辛历程深深地启示着我们:唯有不断攀登,自强不息,才能在科技浪潮中勇当尖兵。期待每一位南科人都能凭借这种锐意革新、不懈攀登的精神,在各自的征程上开创“从零到一”的崭新事业,书写属于时代的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的青春篇章。

最后,师弟师妹们,面对波谲云诡的世界局势与奔涌向前的时代浪潮,愿你们始终心怀祖国,将个人理想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这份“扎根”,不仅是情感的归属,更是行动的指南。我们要立足国家最迫切的需求,在复杂挑战中锚定方向。我们团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耕柔性电子领域,解决了领域内的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力争为我国在具身智能、类脑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等前沿方向占据国际领先地位贡献一份力量。师弟师妹们,无论未来投身哪个领域,唯有深深扎根脚下这片热土,汲取其智慧与力量,才能枝繁叶茂,在时代的浪潮中稳健前行,为这片土地贡献最坚实的青春力量。

愿母校薪火相传,培育万千栋梁;愿师长桃李满园,春晖四方。更愿各位师弟师妹,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不负南科教诲,不负家国期许,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璀璨华章!

谢谢大家!

导师代表发言

心怀热爱 勇敢盛开

夏雨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各位同学,各位来宾:

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在大家的毕业之际为大家送上真挚的祝福。其实我站在这里发言,我有点诚惶诚恐,因为之前站在这里发言的都是南科大的资深导师和明星科学家,我自知自己的专业成就上还是有些距离的,但是这次学校希望能让年轻的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我很荣幸作为一个也不怎么太年轻的年轻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和感悟。

2020年,是我加盟南科大的第三年,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宝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的工作和生活分得“非常开”。家人在香港,每次回家和回来上班就面临隔离。这其中,说没想过放弃科研这条路,是不可能的,特别是项目怎么申都不中,文章怎么写都被拒的时候。

直到现在,我仍然是每天从香港来南科大上班,日均往返80公里。我婆婆就很不理解,她说当年我们赶着去香港上班是为了多挣点钱,你现在去深圳上班是为什么?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说要不是这么大老远去深圳上班,我真的没有意识到我是多么地热爱科研。所以我想用切身经历跟大家分享的是,其实去坚持自己的热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同学们,我们可以走得慢,但是不能停,因为最美的风景可能就在下一个转角,属于你的Nature可能就在下一次投稿。

分享完经验,我想再谈谈感悟。其实我这些年当老师最大的感受,就像我当年获得优秀研究生导师的时候给自己写的slogan,我觉得当老师最难的实际上是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的学生。我自己是三个小朋友的妈妈,所以我说我自己是个“妈系导师”,我觉得老师的角色跟家长是有点相似的,小朋友就很神奇,有的时候你相信他能学好、相信他行,他真的就行了。所以我跟我的学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做出来!”。我们南科大的同学真的很优秀,你们要相信自己。

而且这种期待的效应实际上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对外的,另一方面是对内的一种自我期待。具象化说,就是你的理想或者长远目标。在2008年,我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曾经在我的笔记上面写下我的人生目标,现在回头翻看,你们可能都不信,那个时候的自己写下的人生目标竟然就写着“我要生三个小朋友”。目标在冥冥之中主导着你生命的走向,大家一定要敢想,如果你想都不想,怎么可能实现呢?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敢想。我建议各位刚刚毕业的同学,如果你们还没有写过,那请大家回去在毕业之际,为自己写下人生的目标,20年后回头观看会是非常神奇的经历。

综上所述,愿2025年的毕业生们在日后的生活中不要因为生孩子、买房子这些现实困难阻挡你们对热爱的追求,你们要相信:只要你的目标明确,全世界都会帮你、为你让路。

希望20年后大家再回到校园的时候,大家都能眼中有光,心中有热爱,梦里有笑容,那个时候你们就是南科大最好的名片,你们的意气风发、勇敢追寻就是南科大美好的未来。最后的最后,一首大张伟的歌送给大家:“阳光彩虹小白马,你是最强哒最棒哒,最亮哒最发光哒,挡不住你发芽,你是最好哒最俏哒,最妙哒最骄傲的,尽情地盛开吧!”

祝同学们毕业快乐!

毕业典礼在全体

合唱《歌唱祖国》中落下帷幕

学位授予仪式

随后开始学位授予仪式,方红卫宣读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未来网络研究院等毕业生依次上台,师长们为毕业生拨穗正冠、授予学位。

典礼前后,现场大屏幕先后播放了充满温情的毕业季短片。致仁民乐团演奏了《A Well-earned Celebration》,在校生与校友代表联袂表演歌曲联唱。典礼间隙,Conc.阿卡贝拉人声乐团深情演唱了《凤凰花开的路口》,wink舞社则带来了活力四射的《New Dance》舞蹈表演,生动展现了南科学子的青春风采。

亲爱的2025届毕业生

祝你们毕业快乐!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溥... 溥仪被2枚炸弹1枚哑弹终结皇帝梦,却为此感到自豪,这是为何? 张勋复辟是一个闹剧,让溥仪耽搁了短短的...
原创 按... 按级别,这位开国大将要换房,听说要占老百姓的,他坚决不同意 王树声在大将中排名第九,如同徐向前是元帅...
原创 8... 1986年8月某天,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里,一架从中国驶来的飞机缓缓降落在朝鲜平壤的机场上,而在地面...
王必成去医院看望粟裕,敬礼后扭... 解放战争是粟裕将军的高光时刻,战争一打响他就在苏中地区以聪慧的头脑、灵活的战术打出了“神仙仗”,他在...
原创 隋... 隋唐乱世当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也一个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年代,隋唐十八好汉个个都让人耳熟能详,热血...
原创 塔...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正式爆发,在以林彪为总司令的东北野战军,开始了对国民党部队的围歼,锦州一战,...
原创 峰... 峰木十一郎曾任日军第八十八师团长,而且既是首任也是末任,曾以第二十一军第2课长入侵广州、第三十五师团...
原创 老... 在中国的哲学领域中,老子的道家思想与孔子的儒家学说犹如双峰并峙,各自璀璨。而宋代朱熹的理学,则是儒家...
从一样到不一样:授人以渔的《归... 顾名思义,既然顾农先生的《归去来:不一样的陶渊明》谈的是“不一样的陶渊明”,那么就当然有一个“一样”...
孙华教授入川分享《蜀道的三重意... 名人大讲堂“蜀道文化季”第四讲来了 孙华教授入川分享《蜀道的三重意义》 “蜀道有广狭两义,广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