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代起,书法界就有“字如其人”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依据品德,论就书法高低,譬如柳公权曾说“心正则笔正”,后世推崇颜真卿、文征明、岳飞等人,也是迎合这一理念,那么这个观念正确吗?时至近代,随着思想开阔,以及个性化发展,“字如其人”遭到否定。
书法乃是中华艺术,世人常言“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风”,书法亦是如此,我们评赏时,不可用人品定论,而要分析技法、艺术风韵等,回归客观,这样才不会错过“精妙之作”,譬如“千古奸臣”秦桧的书法真迹,近几年展出,赢得一直好评,充分证明“字如其人”是错的。
秦桧,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因迫害岳飞,而遭到世人不耻,书法一直被贬低,难得正确对待,用客观的眼光,艺术标准评定,秦桧的书法,实际上,比“宋四家”还要惊艳,政和五年(1115年)年,秦桧考中进士,因学士和才华,而逐渐得到重用。
至于他的书法,不仅融合古法,还深谙宋朝“尚意”理念,比如写的楷书,似有几分宋徽宗“瘦金体”的感觉,瘦劲锋利,如金针坠地,再看传世墨迹《深心帖》,融合宋朝的诸家风格,米芾的潇洒欹侧,还有蔡京的沉稳精到,字字率性自然,可谓达到生平的最高水准。
至于《偈语帖》,乃是害死秦桧之后所写,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创作,存23行,行2-5字不等,计110字中残损5字,彼时蔡京的笔法大成,更显醇厚精到,因解决心头的一大事情,而颇为愉悦开心,呈现出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的书写状态
与《深心帖》一样,依旧融合蔡京、米芾的笔意,如“可”“道”等字取法蔡京,“寒”“此”等字可见米芾,影响字里行间透露出志满意得的气息,而且筋骨沉着,肌理深厚,耐得住品析,笔势沉雄,毫无谄媚之姿,同时变化的姿态,也充满着宋人独具的妙趣。
据说现代常用的“宋体”,就是秦桧创造,不过详细查验史册之后,发现“宋体”乃是明代中期书籍刊刻,模仿宋代浙江刻本的字体,并非秦桧创造,其实无论“宋体”出身哪里,秦桧书法之精妙,都是无可否认的,虽然对比名家,笔法功力层面仍有一定差距,但是气韵丝毫不弱。
您对秦桧书法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