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野平诞辰115周年,上海中国画院举办艺术纪念展
创始人
2025-06-27 10:31:26
0

2025年适逢上海中国画院成立65周年,为纪念现代山水画名家应野平(1910—1990)诞辰115周年,上海中国画院策划的“尽写河山万里情——应野平艺术展”6月27日起对外展出,展现其从临摹传统到以笔墨呈现时代风貌的艺术探索历程。

应野平(1910-1990)

应野平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转型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他曾深入工厂、渔村和建设工地写生,尝试用传统笔墨表现工业建设场景,探索中国画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正如画家汪观清在展览序言中所写:“他在继承中国传统的人文山水画的基础上,积极地跟上时代发展,用笔墨敏感地捕捉到当代社会的美景。”

展览现场

黄永玉为应野平画像 1973年

应野平(1910-1990),原名野萍,浙江宁海人,他长期担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早年研习宋元诸家,后遍访名山大川,四上黄山、三访舟山、五临富春,将自然造化融入笔墨,强调在继承中求变。

《泰山云海》 1957年

应野平的艺术生涯始于对传统的深入学习。早期山水画由临摹传统入手,初慕“四王”和“元四家”之法,后追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等名家。他早年常去藏家看画,练就了过人的默记本领。仿写时他只取传统之笔意,熟读画理,熔铸各家。

1925年,十六岁的应野平进入上海模范工厂电刻部当学徒,拜工艺书画匠严步云为师。这个少年对艺术的热爱超乎寻常,小画片、香烟壳子、包装纸上的图案都成为他临摹的“画谱”。两年后,他进入富华礼品公司继续画银盾的工作,同时有幸接触到丁云先收藏的任伯年、费晓楼等名家画稿,开始系统地勾描学习。

应野平作品

《普陀烟雨》 1959年

青年应野平以"野萍"为笔名,寓意漂泊无定的人生状态。1928年,他专注于摹写任伯年人物画,艺术造诣日渐精进。1930年加入蜜蜂画社后,得以与老画家们交流画艺,特别是经常造访吴湖帆家中鉴赏名家真迹,并养成默画的学习习惯。1932年中国画会成立时,二十三岁的应野平已担任候补理事,创作《趺坐理瑶琴图》,展现出成熟的艺术风格。

三十年代是应野平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1934年创作《枫林逸趣图》,与施南池结为艺友。1939年临摹王蒙《林麓幽居图》被日本收藏家购藏,后发表于《世界美术》。1941年,他迁居金谷邨与陈小蝶为邻,同年受聘于新华艺专任教,结识梅兰芳、俞振飞等文艺界名流。1942年在大新公司成功举办首次个展,展出作品二百余幅,获得市场与媒体的双重认可。

这段从银盾画工到专业画家的成长历程,见证了应野平如何将“野萍”般的漂泊转化为深厚的艺术根基。

《千帆迎晓日》 1960年 (横屏观看)

1950年,41岁的应野平正式改名为“野平”,寓意“不做野草”,象征其艺术生涯进入新阶段。这一年,他与陈秋草、沈之瑜、白蕉、张雪父等画家共同发起“新国画研究会”,致力于推动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

20世纪50年代后,应野平的艺术创作发生明显转变。他与汪观清等画家合作创作了《万水千山》八条屏、《坚壁清野》《过雪山》等反映时代主题的作品,探索中国画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黄山奇峰》 1979年

1977年,他四上黄山,与林风眠、陆俨少等名家合作,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气清、骨雅、神秀”的独特面貌。他重视写生但不拘泥于自然,其泼墨云山系列尤为突出,在实景中融入诗意表达。

70岁(1979年)时,赴京为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作画30余幅,为人民大会堂作《名山万寿,春日颐和》《黄山》《长城内外遍春光》巨幅作品。

1989年,80岁的应野平作诗抒怀:“草草劳生八十年,依稀一梦到华巅,丹青常抱千秋想,烟酒从无一日缘。老去方知身是客,遐思时入画中禅,挥毫不尽怀国家,五岳峥嵘万岳妍。”

此次展览将延续至8月17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中华上下五千余年,数不尽的风流人物,数不尽的荡气回肠。但是要说影响最深远的一个朝代,那一定是唐朝。 ...
原创 秦...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诞生了很多英雄人物。...
原创 项... 项羽既不得民心又无战略眼光,失天下必然的!没人民的支持 嬴政是开创新时代的英雄,他结束了一个旧时代,...
原创 赐... 说到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谁的人气最旺,无疑拥有四世三公身分的袁绍袁本初名列榜首。一个个人杰、才俊纷纷前往...
原创 1...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张际春以其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才能和无私的奉献,为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的...
原创 金... 1980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来到北京参加抗美援朝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便提出了想要亲自见见依然在世的...
原创 周... “这盛世,如你所愿”是中国人民对周总理的回答。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为我国做出了卓越的贡...
原创 邓... 就我国的文化习俗而言,荣归故里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当一个人老了,会想念家乡故土,即便再忙,也会抽空...
原创 成... 在7月中旬,有一张新的纪念钞确定发行,它的币面上有一位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成吉思汗。 这张纪念...
原创 看...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唐山这片土地上,就在这一夜,毛主席正安静地躺在病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