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吧朋友们
我们之间,就差一个置顶星标
2025年6月13日下午,“许多事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一一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孙周兴“未来哲学系列”新书发布会暨新书分享会于杭州晓风书屋成功举办。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温泽远、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俊出席并致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冬龄,深圳画院、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严善錞,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赵千帆,新书作者孙周兴教授参加活动。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孙周兴教授分享
在新书分享会中,孙周兴教授用“以单一尺度衡量事物的时代结束了”“过去记忆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预感”“艺术与哲学的时代就要到了,或者已经到了”等精炼的十句话概括了此次分享的主要内容。
在这两个多世纪里,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然生物世界退出去了,人类文明进入了技术生物世界。以线性的直线时间为基础的自然人类精神表达体系和自然人类精神价值系统衰落了,所有稳定的东西都需要重新估价。今天,在技术工业的刺激下,世界趋于碎片而多样,变得更梦幻,也更丰富,因此,衡量事物的尺度也变得多元化了,用单一尺度或标准来衡量人和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孙教授认为,正是在这个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当下,艺术与哲学的时代就要到了,或者已经到了,因为艺术与哲学是最趋近于我们个体身心的经验和创造方式。所谓的人文科学,它的核心是艺术和哲学,是对个体性、异质性的倡导。广义的艺术,广义的哲学,将成为今天这个既同质化又虚幻化的数字计算世界的基本的应对手段。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应当对事物抱持肯定性、安全性的预设,对他人抱有可接近性的假定,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正当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嘉宾交流
王俊院长认为,“未来哲学系列”丛书无论是在构建新思想、新概念的方面,还是在推广、传播知识的方面,都极具原创性。同时,丛书对哲学和艺术的结合也极为关注。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知名当代艺术家王冬龄表示,“未来哲学系列”将艺术、哲学与人们的当代生活串联到了一起,既有知识性,也充满生活气息。曾经,艺术是艺术,哲学是哲学,两者泾渭分明,但现在,哲学与艺术的关系似乎越来越密切了。这是时代的变化,是在拓宽艺术的边界,也是在拓宽哲学的边界。
当代著名艺术家严善錞从身体与艺术的关系角度切入,认为在艺术中,身体的介入是直接性的,身体直接跟作品发生关系,而在哲学中,身体是以言语的形式在场的。正如孙周兴讨论的手与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是通过身体去和这个世界打交道的。
赵千帆教授则着重于哲学的视角,讨论孙周兴在分享过程中提到的“变现”一词。赵千帆谈到,大多数的哲学问题是具有超越性、抽象性及整体性的。但许多哲学家习惯于通过“掰碎”哲学问题,构建问题间的冲突与关联,最后以一种貌似非整体的形式来接近、揭露那个“整全”的元哲学的问题。这种分析与解答问题的方式,就是一种“变现”。而孙周兴这套书就是“变现”的“范本”。
“未来哲学系列”
《未来的启思》
《技术统治》
《新世界经验》
《人类未来》
《数字存在论》
《声与色》
《手与物》
《汉语哲学论》
《异在的力量》
《哲思的定力》
系列简介:
今天的我们正处于一个文明大变局之中:
自然人类文明及其精神表达系统颓败,
而技术统治新文明形成。
在这个人类身心受到双重非自然化的时代,
我们应当对技术抱以何种态度?
应当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世界经验?
如何保卫个体的殊异性?
在这个人文艺术领域逐渐萎缩的时代,
哲学何为?艺术何为?
哲学与艺术何以是面向未来的,
何以是人类最后的抵抗方式?
抵抗本身就是胜利。
创造是自然人类最后的堡垒。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光启书局有限公司
上海《理财周刊》社有限公司
以专业学术打造品牌
以社会责任引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