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济南老字号品牌素六和现任掌门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焦枣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张林,积极探索“非遗+”模式,融入相关产业,推动非遗与旅游、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发挥相互促进作用,增强非遗发展活力。
素六和焦枣茶作为历下区政府伴手礼参加第三届中日产业创新发展交流大会,张林为日本参会人员做讲解。
焦枣茶传统制作技艺是一项起源于清朝末期制茶技艺,甄选优质圆铃大枣,搭配多种药食同源的草本辅料,经炉火淬炼及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因具有温养脾胃、养血安神、补中益气的滋补作用,自问世以来,备受老百姓的喜爱。焦枣茶的制作步骤烦琐复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制作和严格把控,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和掌握。传统的焦枣茶制作过程需要全身心投入,因需要时刻关注把握火候和相关工艺,对体力和精力要求极高,因此历代传承人均为男性。张林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素六和焦枣茶首位女性传承人,并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新方法升级制作工艺,新思维推动研发新产品
在产业化道路上,张林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焦枣茶制作工艺进行优化升级,将筛选、清洗、烘干等工艺采用现代化作业,炒制、炮制等关键工艺继续沿用古法。新的生产加工方式,在保持焦枣茶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不仅提升了效率,而且让加工工艺也更加便捷。解决了传统焦枣茶加工工艺费时费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难题。
在制茶技艺上,张林在传承家族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敢于突破创新,优化研发与焦枣茶制作技艺相关的产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焦枣茶传统制作技艺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发研制各类健康养生滋补产品:如焦枣红豆薏米茶、黑糖焦枣姜茶、参杞杜仲雄花黄精焦枣九宝茶等,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极大地丰富了素六和自身的品牌内涵。
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张林现场向生产人员传授焦枣茶制作技艺。
新举措拓宽销售新渠道,新战略构筑品牌新内涵
张林始终认为非遗传统技艺决不能偏安一隅,故步自封,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发展的大潮中不被淘汰。在张林的领导下,素六和大力调整各经营模块,在强调协同发展的同时,在京东、淘宝、抖音等各电商平台开设素六和旗舰店、并开始紧盯“旗舰店、线上店、便利店、大流通”渠道。在张林的谋划下,素六和推进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渠道,让素六和品牌扩展潜在客户群体,实现全域营销。
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张林清楚要丰富品牌内涵,找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因为对品牌内涵的强烈关注,张林在对品牌打造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带领企业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的同时,张林锚定品牌文化,孕育品牌未来新亮点。在张林的推动下,素六和品牌积极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切合年轻人消费习惯更新包装和IP形象,实现品牌年轻化竞争力重构。
2023年,张林带领的济南老字号企业山东素六和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及柳埠分公司分别被评为“泉城非遗工坊”及南部山区首批非遗工坊,素六和焦枣茶系列产品荣获“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2023山东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必买100款山东好年货”等,同时作为一家济南特色的非遗保护单位,素六和焦枣茶系列产品被甄选为济南市历下区政府伴手礼,这不仅是对素六和产品质量的认可,更是对其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肯定。
热心公益,践行责任
张林作为济南好品推荐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张林带领团队积极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老字号博览会、上合国际贸易博览会、非遗市集等活动,弘扬宣传非遗焦枣茶制作技艺,将素六和品牌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张林表示,未来将秉承“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初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把握新机会、新渠道、新工具,带领老字号品牌“素六和”闯出新活力,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社会价值。
记者:张成地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