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境游一枝独秀,但中国要走自己的路 日本中国入境流程 日本入境难吗
创始人
2025-06-24 16:00:21
0


两大亚洲强国的战略分野

*本文为评论员投稿,不代表环球旅讯立场

01

淡季挤进370万人

日本5月入境再创高点

2025年5月,日本的入境人次来到369万,刷新5月历年新高,并创下历史第三高纪录,年增21.5%。如果回顾2023年同期,疫后刚开放边境之际,实际入境人次仅190万,如今几近翻倍。

这个数字的意义,不只在于绝对值的攀升,更在于时点——5月对日本而言属于观光淡季,正值黄金周与暑假之间。东京与京都早已因过度旅游成为政策焦点,这样的环境下仍能吸引近370万人次,意味着赴日入境已不再是一时热点,很可能成为结构性趋势。这意味着,暑期赴日人次将有机会再创新高。

02

日本是异数

东亚尚未普遍回暖

这场入境热潮究竟是日本一枝独秀,还是整体东亚的集体回暖?

海择资本比对东北亚与东南亚14个主要市场2024年与2019年的入境人次变化,结果清晰:

除日本与柬埔寨外,无一国家回升至疫情前水平。若以UNWTO的“过夜国际旅客”定义为准(排除跨境通勤),中国大陆、中国港澳台地区、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缅甸、菲律宾与泰国全数未恢复到疫前同期。

柬埔寨样本规模过小不具代表性,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在区域整体尚未复原的情况下,反成为虹吸旅客的目的地。通过观光基础设施完整、汇率友善、叙事成熟,日本也正在强势稀释其他目的地的恢复可能,使原本具备潜力的市场面临更大的复苏压力。

03

日本两条增长曲线

亚洲短线与欧美长线

若进一步拆解日本的入境结构,2025年以来呈现两条清晰曲线:一条来自亚洲邻近市场的短线聚合,另一条则是来自欧美的地缘替代性长线平替。

亚洲路径中,韩国、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为基石,但2024年起,东南亚在仍为“目的地”的同时,也开始转为新兴“出发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赴日年增分别达31%、27%、23%,泰国虽仅增11%,但已成为首个单月赴日突破百万人次的东南亚出境地。

欧美方面,欧美两地基于对等关税“相看两厌”,地缘焦虑升温后,日本成为长线行程的平价替代品。其中美国今年5月赴日旅客达312万人次,年增26%,超越香港成为赴日第四大客源地;西班牙、意大利、英国与德国则年增分别达55%、43%、33%、31%,目前看来曲线扩张仍未封顶。

04

中国入境政策多轴开放

相对日本因过度旅游在政策上有收紧趋势,中国则走上另一条轴线:以制度松绑与政策矩阵重启入境大门,2024年起,中国同步在常规与商务两条线路上推进开放。

常规面上,核心重点在于单方免签扩大,除了原有针对欧盟多国及东南亚部分,第二季也新增了及中东、拉美特定国家实施30日内停留;此外,过境免签升级后达240小时(10天)、24省60口岸,并结合13个邮轮码头针对团体旅游的落地签政策。

商务面,自2025年春起对APEC及东盟国推行更灵活签证制度,提升与重要经济体的往来效率。今年6月在既有的澜湄签证(Lancang–Mekong Visa)外,增设了涵盖全东盟的超级签证(ASEAN Super Visa),提供11国商务人员及眷属5年多次、单次停留最长180天的签证类别。

根据UNWTO与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资料,2024年中国共接待6,570万人次入境旅客,其中2,012万为免签入境,年增幅高达112%。若持续推进,中国与日本将构成亚洲入境的双核心,而泰国等原本领先的传统大国,反而开始出现被反超的迹象(泰国2025年前四月入境旅客年减)。

05

日本与中国

入境大国的两种运营逻辑

作为当前亚洲最具规模的两大入境市场,日本与中国所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战略路径,也对应着不同的产业逻辑与投资思维。

对日本而言,关键在于“治理”:过度旅游成为长期问题,负面影响会从双重定价开始变大。政府分配的预算投资将聚焦在流量调度、非主流景点重建、以及AI等技术导入,用以建构更可控的接待环境,但无法彻底因应挑战。旅游业者的运营逻辑,将面对资源掌控力与再分配的问题。

中国则处于“内容重建期”。透过签证松绑吸引人潮流量后,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与当代生活转译为国际语境下可理解、可参与、可共鸣的旅游体验。

不仅是从九寨沟到兵马俑,当代旅客对“政经之外的中国”充满好奇,比如“村BA篮球联赛”、“全红婵训练场景”、“杭州周一解放会”、“LABUBU制造工厂”…等。旧产品导游话术过时,没有新的生态叙事及诗性语言,而体现中国社会感知的新产品并无可消费的语境与产品。

旅游业者需要的不只是导游与PM,而是一批能理解社会脉搏、擅于建构语境的“情境翻译者”。

日本需要“分流”;中国则需要“发声”, 这是亚洲当前两个入境强国最根本的策略分野,也将主导未来三到五年内,整个区域的旅游产业走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杨少华账号中午仍带货,曾为儿子... 7月9日下午,北京青年报的记者从知名相声演员苗阜以及天津相声主持人小佀那里获悉,享年九十四岁的相声大...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兵喜欢用火。比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藤甲兵等等事迹。然而火烧藤甲兵是...
原创 东... 公元770年在秦、郑、晋、齐等诸侯的护卫下顶住洛邑(今河南洛阳洛邑),就这样东周建立了。东周(公元前...
原创 少... 荀彧,这个名字常常被人念错的三国谋士,一生不遗余力地辅佐曹操,堪称德才兼备,最终却郁郁而死。 过去看...
原创 史... 我们人类打过的这些仗第33期 中国、法国从地图上看分处亚欧大陆两端相隔万里,但是历史是奇妙的东西,可...
原创 高... 历史长河中,明朝是一段引人入胜的篇章,令无数喜欢历史的人为之着迷。然而,有人对明朝的评价却颇为低迷。...
拍卖征集:中国瓷杯|从青瓷到珐... 在中国数千年的瓷器发展史中,瓷杯不仅是日常饮器,更是工艺、审美与文化的缩影。从质朴的青瓷到绚丽的珐琅...
原创 作... 不要以为当上皇太子,啥也不干,等到老皇帝去世,就一定能成为皇帝,历史上当上皇太子,却没能成为皇帝的人...
原创 朱... 朱元璋赏朱棣个橘子,朱棣连夜逃跑保住一命!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明太祖,出身卑微,白手起家...
原创 治... 四川人孙国友跪地痛哭向老天呼喊求水的事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但人们的看法和评论却是两极分化,截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