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电脑的时候,不经意发现了这份老版字帖,可惜的是,并不知道真正的作者。
你是否还记得钢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如今,键盘敲击声取代了书写韵律,电子文档淹没了手写温度。那些泛黄斑驳的老字帖,曾是习字者的良师,承载着岁月故事,却在时光里无人问津。
打开八十年代的硬笔字帖,纸都发黄卷边了,一看就是老物件。字写得特别规矩,没有那种龙飞凤舞的感觉,但胜在清楚好认。那会儿它就是教大家把字写明白,当工具使的。学生用它练字,一笔一划学结构;上班族用它练签名,想在文件上写得漂亮又好认。老字帖就像生活里的写字指南,和书法讲究艺术美不一样,但同样特别重要。
老字帖里藏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记得小时候,父母总会郑重地为我们挑选一本字帖,叮嘱我们好好练字。放学后,趴在书桌上,照着字帖临摹,成了每天的必修课。那时的时光很慢,一个下午,或许只能认真写上几页,但每一个字都倾注了全部的专注与耐心。字帖里的范字,就像一个个无声的老师,教会我们横平竖直的规矩,也教会我们做事要认真、踏实的道理。随着时间流逝,那本被反复翻阅、描红的字帖,渐渐有了岁月的温度,书页间夹着的铅笔屑,边角处留下的折痕,都是青春书写的印记。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老字帖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科技的发展让书写变得便捷,人们习惯了用手机、电脑打字,就连练字,也开始转向更具艺术感的毛笔书法。老字帖所代表的硬笔实用性,似乎在追求个性与艺术的浪潮中失去了优势。但其实,它从未过时。在生活中,当我们需要手写一份邀请函、记录一段灵感、给亲人写一封信时,硬笔书写的便捷与自然,是电子设备无法替代的。那些藏在老字帖里的实用书写技巧,依然能让我们的字迹变得美观、工整,为生活增添一份质朴的韵味。
老字帖就像是时光的容器,每一页都封存着过去的故事。它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情感与记忆的载体。或许我们应该重新拾起那些被遗忘的老字帖,在临摹的过程中,感受硬笔书写的纯粹,重温那段被时光掩埋的岁月。当笔尖再次触碰纸张,我们写下的不仅是文字,更是对传统书写文化的传承,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致敬。
留一点时间给老字帖,让泛黄纸页间的书写时光,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