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意义中寻找│“谭平:艺术家的七个工作日”展览闭幕
创始人
2025-06-23 22:31:24
0

对于一场艺术展来说,最重要的日子基本都是开幕那天。但对于艺术家谭平在成都的首个展览项目“谭平:艺术家的七个工作日”来说,既然其过程如一场高潮迭起的戏剧,那么落幕的仪式也不可或缺。

6月23日下午,这场闭幕式也在举办展览的K空间进行。

闭幕式分享活动现场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谭平在长达40年的艺术实践中,持续通过绘画、影像、装置、观念与行动等多种媒介进行探索。

“谭平:艺术家的7个工作日”于今年4月在K空间开幕,以时间作为创作本体、过程即作品的艺术理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在三个“平行空间”里分别呈现。

第一空间是主展厅。在7天时间里,谭平以展厅中两根70×70公分的立柱作为创作的出发点,以70公分及其半数35公分为模数,将墙面划分为规整的网格,悬挂14件特制画框与服装设计师许真瑞剪裁的织物。

这些物件以“非常规姿态”悬浮,离地105厘米的胶带横贯其间,构建出一种“精确的混乱感”。在现场创作的第三天,声音艺术家、即兴舞者来到现场自由发挥,谭平则手持一人多高的巨大笔刷,沿胶带边缘划过,让墨迹穿透画布与织物……

谭平将这一幕形容为“爆炸后的悬停”,一种“对永恒的短暂捕捉”。这些在普通人眼中完全看不明白动机的“无意义之事”,在他心目中恰是对艺术纯粹性的回归。

《覆盖》创作现场(第5天)

展览的第二空间呈现了谭平自2020年以来的部分油画作品,第三空间则呈现谭平在那7天里的另一件作品:他每天来到现场后,先在画布上大致覆盖掉前一天的创作痕迹后,再继续重新挥笔创作,在“毁坏与重建”“遗忘与新生”的矛盾螺旋中,将其完成。

在6月23日闭幕式的分享环节中,这位上世纪80年代即赴德国留学、曾任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院长的知名艺术家坦言:对他来讲,做展览这件事已经太过“常规”,他想要一个即时性的场域,拒绝预设,在对“不知道那会是什么”的寻找中激发新的灵感。

“所有艺术家都在始终不断地寻找灵感,有些从自己内心深处寻找,还有一些通过观察外部世界、思考社会事件来寻找。”谭平说。而他,从无意义中寻找。

谭平

但他相信绝大多数人应该都能理解展览中所呈现的那种“无意义的悬置”——那是一种被卡住了的状态,上不去下不来,顾盼左右,茫然失措。

“无论你是做什么的,应该都体会过这样的心理。”谭平说,“在当下感到彷徨,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们开始做事的时候都想实现完美,但现实总是失控,这个过程中就包含了某种解构。”

生活就是这样的。

坐在展厅里的谭平,身后是一堆长长短短的灰色画板和窄窄的镜面,粗重的墨色在这些画板和墙面上横扫而过,将背景衬托得如同一个正在装修中的巨大客厅,艺术家的客厅。

谭平表示:之前还想过在展览结束时将这些元素重新建构,做出一个城市的“倒影”效果。后来感觉它们堆在那里的模样另有一种“塌陷”般的戏剧色彩,也是一种有趣的隐喻。

他提到在创作那件被“层层涂抹”作品时,过程中画布上也曾现出令他心动和满意的线条、色块,而在这些画面被他一笔笔覆盖掉的时候,那种“痛并快乐”的感觉刺激着他的情感,让他感受到:更有意义的事物正在从中产生。

“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对现场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不多,但他们的配合与完成都非常有默契,整个过程很舒服。”他说,“成都这个城市有种独特的气场,让人可以在松弛的状态下做很多事,还都做得很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一直以来,不管任何时代的人,如果要找工作,那一定不可避免的一定要看工资的多少...
原创 1... 文|通政司 编辑|通政司知事 1991年8月24日, 苏联解体前夕,警卫如往常一般在克里姆林宫巡逻,...
原创 朱... 一、殿试考核,三筐稻谷考学子识物辨事 洪武年间,朱元璋专门安排了一个殿试,目的就是为了考核当时的学子...
原创 屈... 按:《国家人文历史》2019年6月(上)发表作者林屋公子《抚长剑兮玉珥:早年屈原》和《哀故都之日远:...
原创 他... 1951年,毛主席南下视察时路过河南,听说河南有一位年轻的干部,名叫纪登奎。此后毛主席对纪登奎产生了...
原创 电... 免战牌,这个在电视剧和小说中常常出现的神奇道具,让人们产生了对于战争轻松化解的幻想。然而,需要明确的...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张...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张作霖纪念币,作为民国时期钱币中的珍稀品种,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还...
原创 在... 我们一直都知道,近亲是不能结婚的,但是在古代,表哥娶表妹的情况却很常见,他们似乎从来不避讳。 而且他...
原创 商... 变法,就意味着要革除掉过去的制度,就等同于要否定过去的一切,否定人们曾世代沿袭的生活方式,否定曾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