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东南,遇见诗与远方的模样 在黔东南遇见你 在黔东南
创始人
2025-06-23 18:00:45
0

本文转自:人民网

王治军 刘微

黔东南,这片藏在群山褶皱中的土地,浪漫而梦幻。不少人对“黔东南”三个字感到陌生,但对“村BA”“村超”“侗族大歌”却又感到熟悉。这片土地有山水的交响,歌舞的相融,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有酸爽的烟火乡愁。提到黔东南,你会想到什么?

一山一水间尽显诗和远方

“只要有一碗酸菜,有一碗酒,我们就唱啊跳啊,不亦乐乎。”在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李天翼心目中,黔东南是绿水青山,是民族风情,更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黔东南人。“最美的风景表面是文化,核心还是人。黔东南各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就是和谐、欢乐与浪漫。”

雷公山下,清水江边,黔东南依靠着这里的自然山水与人文风情,让游客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数据显示,2024年黔东南共接待游客8704.6万人次,同比增长10.4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6.64亿元,同比增长11.51%。

一针一线里织就民族史诗

随着“村T”的火热,苗绣也被越来越多人关注。靛蓝、紫红、翠绿等丰富色彩,破线绣、数纱绣、编织绣等繁复绣法,飞鸟、蝴蝶、游鱼等各式图案……不少游客都被黔东南精美的民族服饰惊艳。一件衣裳,便是半部族史;一匹织锦,便有万种风情。而这些美,正是黔东南的绣娘们以针为笔、以布为纸的深情书写。

79岁的苗绣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潘玉珍,7岁就绣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朵蝴蝶花,这一绣就是一辈子。“苗家人家家户户都要学绣花。”她说道,“苗绣是我们生活的依靠,也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苗绣,并尝试创新发展,将它时尚化、国际化。“过去苗绣是自绣自穿,现在不只是中国人,外国人也来学习,把苗绣元素用在时装上,苗绣也更时尚了。”谈到苗绣走出国门,潘玉珍双目有神,满脸自豪。

一歌一舞中聆听自然回响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磅礴奇幻的东方神话,遇上空灵悠远的侗族大歌,一场“梦幻联动”,让人如痴如醉。在肇兴侗寨,人们的一天都在侗族大歌的歌声中度过——早上喝茶、中午吃饭、田间劳作、晚间聚会都要唱歌。侗族大歌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陆暖苏说:“无歌不成席,我们一天不唱歌浑身难受。”

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侗族大歌,依靠着祖祖辈辈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却能模拟山间一草一木一禽一兽,发出“大自然的合唱”。作为传承人,陆暖苏闲暇时间就去找歌师学习,也会教小朋友学习侗族大歌,她坚定地说:“传承和推广侗族大歌是我应尽的责任,看到侗族大歌被世界听见,我感到无比自豪。”夜晚,侗寨鼓楼旁的篝火燃起,陆暖苏和她的侗寨父老乡亲与远道而来的客人手挽着手,载歌载舞,成为黔东南山谷里跃动的风景。

一碗酸汤里蕴含生存智慧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一提到酸,黔东南人的DNA就动了。酸是自然发酵的产物,从最初食盐的替代品,变成了贵州传统美食的底色,变成了黔东南人的乡愁。“酸汤已经走出黔东南,走出贵州,走向世界了。”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笃琴自豪地说。

黔东南酸汤分为红酸和白酸,红酸炽烈,白酸温柔。酸汤中有木姜子的辛烈和毛辣果的野性,经过陶坛的沉淀,配上新鲜的稻田鱼,最终成为饭桌上的美味佳肴。吴笃琴说:“酸汤鱼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我们的黔东南人取材天地的智慧。”

“黔东南交通发展迅猛,旅游业也越发火热。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我们在此投资经商提供了助力。”久居黔东南几十年,《美好中国城市行》城市能量官——贵州功文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功文不禁感叹黔东南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扎根黔东南几十年,我们在这里成家立业。也希望通过事业发展拉动就业,带动更多人根植这里共同发展,让黔东南越来越好。”

《美好中国城市行》是由人民网推出的一档大型融媒体栏目,由华彬快速消费品集团特约播出、华彬文化基金会特别支持。结合人民网“万商万品 万象焕新——百日直播行动”,该栏目深入多座城市,激发消费活力和城市烟火气,体验文化、美食、美景,以图文、直播、视频短片等形式,展示城市美好生活的不同侧面,呈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帝国,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形态,通常指那些人口众多、国土广袤、经济军事实力雄厚的国家。在人类社会的演进中...
扬清风正气!广州持续深化骆秉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骆秉章是清代广东籍少有的正一品官员,首倡洋务、力行禁烟、为官廉洁、勤...
原创 不...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虽然只坚持了短短的14年,但这场农民运动...
原创 判... 近代的战争历史恍如昨日,人们在庆幸出生于和平年代时,更多是内心深处对军人的崇拜和感激,假使国难当头不...
石景山区博物馆之“玻璃钵” 随着1965年7月,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夫人华芳墓的发现,一批珍贵且精美的器物一一呈现在世人眼前,为研究...
原创 宋... 引言 宋夏战争爆发以来,宋朝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常常败多胜少——章楶在元祐六年(1091)二月至元...
原创 一... 要说东北是中国的大后方,可能好多人还没能反应过来。东北是大后方?东北不是前沿阵地吗?大后方不应该是大...
原创 解... “粟裕同志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这句话,在解放战争时期,简直成了陈毅老总的一句口头禅。不管任何人向...
「天天成语」(45)两鼠斗穴 ... 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新闻网 【典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其道远险狭,譬之犹...
原创 1... “经9月4日晚三度谈话,思想已通,仍回第十纵队工作。” 1948年9月5日一早,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