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历史文脉是构建城市文明的重要变量 | 聚焦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
创始人
2025-05-27 01:01:12
0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2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文 何龙/图)5月26日下午,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广东深圳开幕。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以《历史文脉的赓续与城市文明的构建》为题作了发言。

“如何让文脉更有效地浸润城市生活,让文化更好地引领城市发展?如何让城市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策源地?”发言一开始,谢有顺抛出了自己思考的两大问题。谢有顺认为,历史文脉不是固化的文化标本,而是构建城市文明的重要变量。历史文脉有多样性,不仅指古建筑和博物馆;也有过程性,它更多绵延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生活在继续,文脉就在流传。历史文脉的赓续,要从静态的文化标本,走向流动的城市生活。只有嵌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命体验,引导民众与文脉之间进行深度对话,民众才能在理解传统的同时也参与到传统的新变之中,完成对传统的传承和重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

对数字化时代下历史文脉和城市文明的关系,谢有顺举例说,洛阳应天门遗址,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实现了文化表达方式的全新变革;长沙的湘绣被解构为动态光影装置,通过数字技术让千年针法复现。这种符号、技术和叙事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播,成了城市文明构建的重要变量。数字技术不再只是工具,它也是一个可以创生人工世界的装置,为我们开启全新的生命体验;城市也不再只是一个由街道、建筑、人群所构成的物理空间,同时还是一个由声音、文字、影像所构筑的想象空间。

谢有顺认为,城市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也是美学治理、情感治理。城市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家”。家的核心是记忆和情感。如何让记忆与情感参与城市空间的建造,是保护城市文脉的重要方式。要警惕过度扩张、大拆大建对城市记忆的耗损,也要警惕粗暴改造、盲目复古对市民情感的颠覆。抓住记忆、情感这两根纽带,让历史、美学和情意流动起来,就能创生一种历史空间、文化空间、生活空间并存的城市生态,进而实现文脉、人脉、城脉的内在统一。

在谢有顺看来,城市作为文明容器,终极目标是文明共生。中国的城市实践正在开拓“城市作为文明容器”的新命题。中国城市发展不仅关注经济增长,更注重文化传承、社会和谐与生态保护,让历史文脉浸润日常生活,让城市文明引领人类未来。在全球城市化困于效率与公平的撕裂时,中国实践要为人类文明提供一种崭新的城市范式——它盛放的不是资本增殖的欲望,而是文明自洽、精神丰盈、万物共生的可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帝国,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形态,通常指那些人口众多、国土广袤、经济军事实力雄厚的国家。在人类社会的演进中...
扬清风正气!广州持续深化骆秉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骆秉章是清代广东籍少有的正一品官员,首倡洋务、力行禁烟、为官廉洁、勤...
原创 不...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虽然只坚持了短短的14年,但这场农民运动...
原创 判... 近代的战争历史恍如昨日,人们在庆幸出生于和平年代时,更多是内心深处对军人的崇拜和感激,假使国难当头不...
石景山区博物馆之“玻璃钵” 随着1965年7月,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夫人华芳墓的发现,一批珍贵且精美的器物一一呈现在世人眼前,为研究...
原创 宋... 引言 宋夏战争爆发以来,宋朝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常常败多胜少——章楶在元祐六年(1091)二月至元...
原创 一... 要说东北是中国的大后方,可能好多人还没能反应过来。东北是大后方?东北不是前沿阵地吗?大后方不应该是大...
原创 解... “粟裕同志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这句话,在解放战争时期,简直成了陈毅老总的一句口头禅。不管任何人向...
「天天成语」(45)两鼠斗穴 ... 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新闻网 【典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其道远险狭,譬之犹...
原创 1... “经9月4日晚三度谈话,思想已通,仍回第十纵队工作。” 1948年9月5日一早,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