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广西来宾市一名群众差点落入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幸得公安机关及时介入,避免了80多万元的财产损失。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警钟,也展示了公安机关在打击此类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当日,来宾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接到反诈中心的资金预警信息,称辖区内有一名群众可能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民警立即上门劝阻,然而当事人却坚持称,取出的现金是用于单位物资采购,并一再强调自己没有被骗。
面对这种情况,民警并未就此放松警惕。城北派出所民警覃逸朗在查看当事人手机时,发现了3个疑似股票投资类的软件(APP)。更令人警觉的是,其中一个APP中,对方客服正在教导当事人如何对抗银行和公安的询问。
"发现这个信息之后,我们就能确定她已经遭受了电信网络诈骗,"覃逸朗说。
然而,当事人及其亲属仍未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他们坚持认为这是正规投资渠道,甚至表示:"准备有一支新股上市了,我们要申购股票。"
为了进一步调查情况,民警将当事人及其亲属带回派出所。在派出所里,民警开始了艰难的劝说工作。
首先,民警向当事人展示了正规网站的特征。"如果是一个正规的网站,每一个网站下面都有一个备案号,还有一个许可证,"民警解释道,"而这些诈骗APP下面是没有备案的。"
随后,民警通过查询相关网站的备案信息,向当事人证明了这些所谓的"投资平台"在中国并没有备案。这一发现让当事人开始动摇。
经过民警的耐心劝说,当事人终于意识到自己已深陷诈骗陷阱。她立即停止了投资行为,成功避免了80多万元的财产损失。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警惕,谨防电信网络诈骗。来宾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民警覃逸朗特别强调:"高回收、高回报的投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以快递、货拉拉等方式寄送现金的都是诈骗。"
覃逸朗呼吁,如果遭遇此类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报警。只有保持警惕,及时求助,才能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这起成功避免重大财产损失的案例,不仅展示了公安机关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生动的防骗教材。它再次提醒我们,面对看似诱人的投资机会,一定要保持理性,多方核实,谨慎行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住自己的"钱袋子",远离诈骗的魔爪。
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