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火爆的演唱会经济一次次成为瞩目的焦点,古典音乐市场如何吸引关注、有所作为?给郎朗6天时间,他想做点不一样的事。5月23日至25日,“郎朗艺术周”在北京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启动,并将于5月28日抵达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从大运河岸到长安街畔,3个地点,3种设想,郎朗的尝试正在等待观众的回音。
郎朗登台北京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供图
作为演奏家:两部协奏曲浪漫精彩
5月23日和25日,郎朗与吕嘉执棒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连续登台北京艺术中心。两场演出皆以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开篇,悠远的长笛、灵动的竖琴、朦胧的弦乐,细腻点染着这部“印象主义音乐开山之作”的斑斓色彩。延续着印象派的剔透意境,郎朗现身,与乐团在第一场音乐会上合作了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这是他首次在国内完整演奏这部首演于1932年的钢琴杰作:首乐章伊始,轻盈的触键如粼粼波光,吸收了爵士音乐元素的节奏摇曳迷人;第二乐章主题梦幻漂浮,在郎朗娓娓道来的诠释下灵动;末乐章贯穿华丽快速的指尖跑动,从容清晰的力度线条跌宕起伏,与乐团迅捷隽永的音响默契对话,然后以一记掷地有声的敲击圆满落地。数度致谢后,郎朗加演了一曲德彪西《月光》,诗性留白的演绎仿佛在空气中描绘出光影的款款流动,宁谧得让人屏息。
国家大剧院/供图
第二场音乐会上,郎朗选择了最近几年多次诠释的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这部经典作品曲式严谨,旋律优美,从律动流畅的开篇,经过敏感深沉的展开,再到丰富鲜活的结尾,郎朗在琴键上流露出对法国音乐风格的到位掌控,他酝酿并铺展全曲的过程圆融酣畅,博得全场热烈喝彩。
5月28日,郎朗的独奏音乐会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届时,他将奏响福雷《帕凡舞曲》、舒曼《克莱斯勒偶记》、肖邦12首《玛祖卡》及《升F小调波兰舞曲》。这套曲目已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巴黎爱乐大厅等地标性舞台上经历了检验和沉淀,郎朗将带着更成熟的解读与北京观众见面,并为这次“郎朗艺术周”画上句号。
作为老师:艺术没有“必须是什么样”
几场音乐会间,5月24日,郎朗大师课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开讲。2021年8月,郎朗工作室正式落户于此,之后每年,郎朗心中都有一个“回家”看看的牵挂。周末午后晴朗的阳光显然比不上观众们的热情,郎朗一现身,几句开场白旋即淹没在大家的掌声里,大师课随即开讲。分立舞台左右的两扇大屏幕一扇展示乐谱,一扇对准琴童演奏的双手,近距离呈现手型和指法。
郎朗大师课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开讲。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4位从全国选拔而来的优秀琴童年龄各异,所选作品风格也不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他们进行立竿见影的点拨,势必需要深厚的曲目积累和一针见血的敏锐。郎朗再次施展了大家向来喜闻乐见的“表情包”教学法,调动各种方式启发大家理解乐谱里的真正意图:轻的段落弹重了,他让小朋友在琴键上“挠痒痒”,强的地方弹弱了,他说“要像激烈地吵架,但还不至于打起来”;他会在几分钟内迅速发现练琴最该改正的弱点,劝心急的同学“别潦草、别迷路”……语言不能尽数表意的时候,郎朗会蹦出连串的拟声词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手势,“哒哒哒”“嘟噜噜”地在小朋友肩膀上“弹琴”,帮他们理解触键的力度。观众席间,有的小观众像模像样地跟着比比划划,也有人带着纸笔,仔细对照谱子记下一个个要点。
郎朗指导琴童改进演奏。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有时候,孩子练琴钻进了牛角尖,但有经验的老师可能只需要一句话,就能点破问题,帮他们突破瓶颈。”观众石先生说。他的女儿已经练琴四年,听过这场大师课,小姑娘颇有心得。郎朗很喜欢上大师课的充实感,“我每次都会绞尽脑汁,引导大家去感受音乐的激情和内涵”。而比起把琴弹得无可挑剔,郎朗更希望弹琴的过程是快乐的,琴童上场时,他总是第一个鼓掌,并丝毫不吝惜在他们进步时给予大声的肯定,“我不想很固执地让孩子们觉得,艺术必须是什么样的,这会给他们增加太多没必要的压力。”学琴,学的不只是音符与指法,“想象力、创造力、专注力都非常重要。”
郎朗向观众致意。国家大剧院/供图
“现在有太多的诱惑,让一个人专注一小时好像是件很难的事,只要有五分钟,你就会去想去看点别的。”郎朗说。而无论学琴练琴,还是欣赏古典音乐,这门艺术的基因里有一种逆流而上的孤独浪漫。怎么才能让古典音乐在这个时代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带着更多人的热爱继续走下去?“郎朗艺术周”是一次尝试:北京艺术中心的协奏曲、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的大师课、国家大剧院的独奏专场,在国家大剧院的“一院三址”,郎朗设计了不同的形式,布局了不同的内容,从公益教育的美育普及,到近几年演奏风格的转换和阶段性总结,他把许多想法填进艺术周,带着一丝“总有一款适合你”的探索意味。这次尝试是否能成功,郎朗还在等待市场与观众的反馈、检验,但作为当今最受关注的钢琴演奏家,他希望能尽己所能,为古典音乐吸引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倩,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