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蒋菡
5月20日,由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与艺趣博物成长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文博艺术交流平台启动仪式在国测会展中心举行。该平台的成立旨在搭建一个国际化的文博艺术交流桥梁,推动文物与艺术、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博走进生活。
本次活动以“破界·共生”为主线,也应和了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的主题。多地多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文博艺术单位代表、艺术家、戏剧团队、音乐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并就让文物在当下“活”起来,让文化在百姓身边“火”起来等话题进行了充分探讨。
清华美院教授张夫也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义性,涵盖戏剧、民间传说等多元形态,强调需打破博物馆文物、表演艺术、手工艺等门类壁垒。他呼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呼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中外文化互鉴共生。
电影人周黎明提出传统艺术形式(如展览与演出)的界限可被打破,并以“沉浸式戏剧”实践为例,分享如何通过场地特性与经典剧目结合实现低成本高效果。他表示,艺术无国界,需以大众喜爱的方式呈现,让传统文化焕发活力。
中国煤矿文工团剧目部主任马凯琼分享了该团与博物馆合作的《佣立千年》《文明的烛火》等多部沉浸式戏剧案例,并提出未来三大创作方向:现实题材话剧、文物古迹活化、非遗短平快驻场演出。她表示,期待与各界深化合作,探索文博与艺术的无界融合。
中国农业博物馆社教部科普教育组负责人赵靓介绍了科普剧《悯食记》等农业主题戏剧实践,并表示希望通过戏剧生动传递传统文化知识,期待与其他单位合作挖掘农业文化价值。国家动物博物馆运营与管理部副主任张雪介绍了自然类场馆的科普话剧尝试,提出未来计划以艺术形式深化“和谐共生”理念宣传。
据悉,一直以来,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与艺趣博物成长文化中心在文博艺术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已成功打造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博戏剧、文博音乐、文博服装案例。北京国测剧院负责人韩馨怡表示:“戏剧与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我们希望通过舞台艺术的语言,破解文物背后的情感密码,让文物成为可感可触的叙事。”艺趣博物成长文化中心负责人王翼表示,文博戏剧的核心是打破时空的隔阂,孕育多元生动的文博艺术交流平台,期待未来观众能在剧院观看文物为主题的戏剧。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