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北京当代·艺博会将于5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举办,以“凹凸” (CONCAVE-CONVEX)为主题,延续对于当代艺术价值纵深性和差异性的观察与发掘。《北京青年》周刊和《茜茜姐妹》作为艺博会合作多年的媒体伙伴,已是第四年参展,杂志采访了两位艺博会参展艺术家,看她们如何从“凹凸”中呈现自我意识。
在“公共艺术单元展”参展的艺术家朱丽晴来自中国香港,她在与大自然的相伴中找到了灵感与启发,因为身体原因,她总是能看到万物跳动的身影,于是她将“动”起来的世界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艺术于她而言是疗愈,是释放。在“价值”单元参展的艺术家李爽旅居世界各地,她认同“ 寻觅中的乐趣”,关注在全球商品当中个体之间的连接节点,不断循环的路径体现了一种生命力。媒介连接、进而管控人类身体和欲望所形成的新自由主义范式是她的创作主题。
朱丽晴:电子时代的虚实边界
从小检查出的遗传性妥瑞氏症是朱丽晴生命中最初也是最大的原生性“裂痕”,间歇性的抽动让她的世界总在“跳动”,于是便通过让画布产生裂痕肌理作用的方式记录下了她眼中的万物。朱丽晴的作品不仅是反映她的个人叙事,同时也是挑战社会对“正常”和“异常”界限的图景。每一笔都成为一种宣泄,体现了她对自我疗愈和自我表达的信念。
她试图在生活的混沌中找到希望和宁静。在朱丽晴的超现实主义风景中,她探讨了人类对养分的依赖如同树木,同时也强调了媒体在都市生活中的普遍影响,探索了我们与电子科技的互动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存在。
朱丽晴:青年新晋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总体艺术与跨界研究,以架上绘画、装置及雕塑等多元材料作为艺术语言,作品曾在伦敦、纽约和芬兰等世界各地参展。
Q-北京青年周刊
A-朱丽晴
Q 介绍一下本次北京当代·艺博会中你要展出的作品。
A 这次除了在杜梦堂DUMONTEIL 的展位展出我近期的油画作品,同时,还会在北京当代的公共单元展出装置作品“我就想让你看见我”。这件装置作品通过镜面与文字的交织,邀请观众走入一个关于“存在”与“可见性”的深刻反思。四周的镜面上,印刻着“我就想让你看见我”或“I JUST WANT YOU TO SEE ME”的字句,观众的身影在其中映现,文字与反射交织成一场静默的对话,指向一个无法言喻的、在镜像与自我之间游移的存在。这种观看与被观看、表达与回应的关系,将文字转化为一种情感的引子,而镜像中的自己,则是情感本源的映照。
朱丽晴Liane CHU;我就想让你看见我;2025;钢木,镜面贴膜;240 x 240 x 240 cm
Q 你如何理解本次艺博会的主题“凹凸”?
A 我6岁上课时学的第一个词就是凹凸,这两个字像乐高积木,看起来零零散散的,但当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则非常庞大、坚固而强大。而且凹凸这两个字看起来很像雕塑,非常有当代艺术的含义。凹凸在我看来也像每个人对艺术的不同见解和看法,既可以把这件作品看成是“凹”的,也可以看成是“凸”的,这是创意的碰撞。
Q 你是如何将自然带给你的灵感展现在作品中的?
A 人类是逃离不了大自然的,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每一天都要开心地活着。我患有妥瑞氏症,有时会不自觉地抽动,在我小的时候,别人的言语和看待我的眼神是会对我造成伤害的,而大自然是一个聆听者,在大自然面前,我想怎样就怎样,大自然也还是那样的美丽。所以我前期的作品多以山、树、花草为主题,人在我的作品中只是一个轮廓,没有具体的面容,不过我下个系列计划把人也放进作品里。我在中国香港长大,这座城市有些拥挤,于是我很向往宽阔的地方。我今年画了建筑系列,在自然中加入了一些房子建筑,但你认不出来这到底是哪里的,其实它都是我走过很多地方以后,结合自己的想象所创造出的一个村庄文化。
朱丽晴 Liane CHU;你像夜晚一样,寂静而繁星点点;2025;布面油画;80 x 65 cm
Q 绘画让你感到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A 绘画是我回到家后的安全港湾。妥瑞氏症让我有时会不自觉地抽动,但很神奇的是当我画画的时候,我就能安静下来,画画对我而言是一种疗愈,它能疏解我自己。另一方面,由于我的病情,我经常能看到快速移动的画面,所以我就描绘出了我眼中跳动的画面,捕捉大自然的运动瞬间,通过表现主义的手法对自然环境和日常物的场景体验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在生活的混沌中找到希望和宁静。
朱丽晴Liane CHU;然而,最深切的记忆则会永存;2025;布面油画;70 x 56.5 cm
李爽:物质世界的原始语法
全球互联互通的当下,是由网络和视觉生产机器所营造出来的聚力场,艺术家李爽正处于其中。李爽在媒介的使用上犹如以荧幕为眼睛、装置为大脑、秀场为躯体,以若即若离的具身与离身之思呈现其作品。在她的表达图式里,复制、再造与裂变再生构成其画面逻辑的基础, 作品中视线关系、思维模式、身体转向的思考不断地与外部世界、艺术家自身发生聚拢。
李爽:2014年于纽约大学传媒研究专业取得硕士学位,目前生活工作在德国柏林与瑞士日内瓦。李爽尤其关注媒介连接、进而管控人类身体和欲望所形成的新自由主义范式。在她所探讨的关系中,媒介与使用者,媒介与媒介的互动占据重要地位。
Q 介绍一下本次北京当代·艺博览会中你要展出的作品。
A 叫“虚有其表”。这件作品是为去年Prada荣宅个展“月球的距离”创作的作品,延续了我对“透明性”与“临时性”的探索。施工中的围挡、临时建筑的夹层,它们既是隔离的屏障,又因材料的半透明性形成暧昧的交流。我使用工业树脂混合私人记忆,found object,通过分层浇铸模拟地质沉积的痕迹。当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树脂层时,会在墙面上投射出类似水文图的阴影,这种人为的“自然痕迹”也是电子记忆的层层覆盖。
李爽Shuang Li
虚有其表Skin Deep,2024
树脂、织物、网布印花Resin, fabric, print on mesh
50 × 50 × 3 cm
©艺术家和天线空间
Q 你如何理解本次展览会的主题“凹凸”?
A “凹凸”对我而言是物质世界的原始语法。凸起可能是被压抑情绪的物理显现,凹陷则像记忆的负形。我的树脂作品表面那些刻意保留的浇铸气孔和不平整肌理,正是对这种“不完美接触”的回应——就像皮肤接触粗糙墙面时,既感知到阻碍,又通过这种阻碍确认自身存在。当代社会过度追求光滑的效率美学,而“凹凸”提醒我们重新审视断裂处的生产性。
Q 时间,空间、环境对你而言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否和你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有关?
A 我成长于福建,后来在不同国家生活的经历强化了我对“临时坐标”的敏感。我总在寻找某种既融入环境又保持疏离的临界点,就像半透明材料既反射光线又允许穿透的特性。
LI SHUANG
This is how I disappear, 2023
Stainless steel, paint
不锈钢,颜料
94 x 79 x 53 cm
Li Shuang
Home Not Alone不一个人在家
2024
Resin, fabric, print on mesh, found objects
树脂、织物、网布印花、现成物品
50x50 x3 cm
Li Shuang
Stars Fall 星辰坠落
2024
Resin, fabric
树脂、织物
25x25x3 cm
文 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