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商务部不久前发布公告,公布对加拿大反歧视调查结果并宣布将采取征税措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表示,加方不顾中方多次反对和劝阻,未经调查,对自华进口的相关电动车辆、钢铁和铝等产品采取单边限制措施,破坏中加经贸关系,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相关规定,商务部于2024年9月26日正式就加对华相关限制性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
加拿大(资料图)
加拿大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则对来自加拿大的价值约30亿加元的农产品征收反制关税。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镝表示,去年,加拿大向中国单方面施加单边关税,我们和加拿大政府方面一直保持着沟通,但很遗憾,加方不顾中方多次劝阻,还是对中方施加了单边关税。中方经过调查,认定这些关税确实是针对中方的歧视性措施,所以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对加方单方面关税的回应。如果加方调整其措施,中方当然也会调整中方的措施。
加方所谓的"中国高额补贴"指控,仔细想想,漏洞百出。比如动力电池,宁德时代2023年研发投入178亿元,比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家车企加起来都多。这种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市场竞争力,和美欧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直接发钱补贴购车(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每辆电动车补贴7500美元)完全是两码事。加拿大智库"西部经济多元化"的报告也承认: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优势,主要来自规模效应(62%),政府补贴只占21%。这场关税博弈,30亿加元农产品的砝码比加拿大政客们想的重得多。
中方大使采访时说得明白:要真按WTO规则来,加拿大先得解释清楚为啥单揪着中国加税。这场关税战打到今天,已经演变成谁先眨眼的心理博弈。加拿大商界急得火烧眉毛,政界还在打太极;中国这边反制措施稳稳落地,就等对方出牌。唯一确定的是,加拿大超市里的中国产家电悄悄涨了价,中国餐馆的加拿大龙虾套餐从菜单上消失了——这些实实在在的代价,可比政客们的口水战真实多了。
比亚迪(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中美两国已经在美丽的瑞士日内瓦谈妥了关税和贸易问题,并十分罕见地发布了中美联合声明,虽然,关于中美在日期正式签署的那份联合声明,很多人还在进行解读和分析。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从各个角度上看,中美联合声明的达成,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都是双赢的,中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同时特朗普也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
从特朗普2月宣布“对等关税”时的34%,到4月飙升至84%,再到中方将反制税率提升至125%,这场“数字游戏”已演变为一场谁先眨眼的耐力赛。但中方早已看透美方套路:所谓“降低至50%-60%”的试探性放风,不过是特朗普为中期选举造势的烟雾弹。正如外交部发言人直言:“美方若以谈为幌子继续施压,中方绝不会牺牲原则妥协”。中国已用行动证明:21世纪的国际贸易规则,不再由华盛顿的虚张声势定义,而是取决于北京的战略定力与全球南方国家的集体觉醒。
港口(资料图)
目前,美国掀起的全球贸易战才刚刚开始,世界多国和美国的贸易争端还在持续。例如,日本、欧洲以及印度,这三方都对美国释放了信号,暗示准备对美国进行贸易反制。如果特朗普政府不能处理好和这些贸易对象的分歧,同时还不能和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的话,那么美国将会陷入被“围攻”的境地,面对全球主要经济体不约而同竖起的“关税壁垒”。在那种情况下,美国经济将面临巨大危机,特朗普只有服软一个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