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为源”艺术展沪上启幕:118件作品诠释土壤生态的当代美学
创始人
2025-05-19 16:02:27
0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5月19日报道:当土壤成为艺术表达的媒介,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近日,“以土为源——当代视觉艺术生态作品展(上海站)”在上海叁柒贰叁美术馆举行。50位艺术家携118件跨学科力作,以土壤为叙事主线,构建了一场贯穿传统手工艺、数字科技、生态科学与人文思考的综合性艺术实验。展览通过"土壤材料—土地伦理—生态智慧"三重维度,重新定义了人类与土地的共生关系。

展览以地质学概念“人类世”为学术框架,通过四个策展单元展开深度对话。在“土壤的颂歌”单元中,陶艺、岩彩等传统媒介被赋予当代语境,艺术家以夯土为画布、以矿物为颜料,将农耕文明的记忆转化为极具张力的装置艺术。

“生态的织锦”单元则呈现了一场有机材料的视觉革命:中药材的根系在宣纸上蔓延成山水,压花工艺重构城市肌理。这些作品模糊了艺术与生态工程的边界,暗示着可持续创作的无限可能。

科技爱好者将在“数字的田野”单元获得惊喜。AR技术让观众“步入”土壤剖面层,算法生成的虚拟植被在投影中生生不息——技术在这里不仅是工具,更成为生态意识的唤醒者。 “土地的印记”单元涵盖人类世、土壤科学、乡土建设等主题的研究型项目与艺术作品映入眼帘,提醒着我们关注土地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共同守护土壤健康。

展览特设的“土壤实验室”成为亲子家庭的热门打卡点。观众不仅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土壤微生物的实时活动,还可通过定制的气味装置辨识黑土、红壤、泥炭土等不同土质的“大地之息”。策展团队特别引入的触觉反馈系统,让参观者通过振动感知土壤湿度变化,打造出国内罕见的沉浸式土壤科普体验。

展览展出至6月15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华鲜报|共度旅游日!和徐霞客...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题:共度旅游日!和徐霞客品锦绣山河  新华社记者徐壮、段菁菁  旅游,明...
南红玛瑙:中国独有的赤色瑰宝,... 在琳琅满目的珠宝文玩世界中,南红玛瑙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作为中国独有的品种...
零成本文玩乐趣!十种免费手串收... 在文玩的世界里,并非只有昂贵的材质才能带来盘玩的乐趣。生活中有许多随手可得的材料,稍加处理就能变成独...
乌克兰新纳粹与俄分裂势力结盟,... 近期,随着俄乌首轮和谈的不欢而散,外界对于俄乌停火的前景愈发悲观。就在这时,乌克兰和多支俄罗斯分裂组...
“少年有梦 艺启未来” 202... 2025年北京阳光少年艺术节近日正式启动。围绕“少年有梦 艺启未来”为主题,艺术节聚焦美育资源整合与...
艺术加生物,加科技,加哲学……... 昨天,坐落于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历史人文地标带“复旦源”、毗邻百年老校门与燕园的复旦大学艺术馆开幕,艺术...
信义节能玻璃(四川)有限公司取... 金融界2025年5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信义节能玻璃(四川)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局地直冲40℃!上海夏夏夏夏夏... 今天的你 感受到高温的蒸煮了吗? 有网友直呼: 不是黄梅天却胜似黄梅天 一整个闷热住了…又热又晒!...
以色列一少年徒步时捡到一枚约1... 近日,以色列文物局确认一名13岁少年在家附近徒步时,发现了一枚刻有密涅瓦女神的罗马戒指。这枚拥有18...
这个曾经冷门的艺术专业,随着“...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大家去博物馆了吗? 48年前,国际博物馆协会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